叶向高的辅国思想
○林秋明 叶向高(1559—1627年),福建福清人。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朝,在万历、天启年间两次出任内阁首辅,是晚明举足轻重的政治家、改革家,也是一位贤相、良相。 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但到了后期,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吏治败坏、赋徭沉重。加之明神宗长期不理政事、大兴土木,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又因大批税吏、矿监四出课敛诛求,致使民不聊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摧残,不断激起城镇手工业者和工商业者起来反抗。面对危机四伏、国政日非的大明江山,叶向高接手阁务后,多次向当权者提出一系列施政主张,试图缓和社会矛盾,重新聚蓄财力,从而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他的辅国思想和改革措施,于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安辽民 叶向高在出任南京礼部侍郎时,面对辽东人民深受税监高淮的荼毒,就上奏《公劾辽东税监疏》。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初任首辅时,“辽民避难入关者至二百余万。自来流民为乱,殷鉴昭然。”为此,叶向高向朝廷提出第一要务是“安辽民”。他在《边务揭》中说: 目前边饷匮乏,士卒饥疲,驱之临敌,谁肯用命 自来戎狄生心,每窥中国虚实。今夷使二三千人纷集阙下,见我九列无官,诸曹昼闭,又中外库藏皆空虚,甚至工部之犒赏,光禄寺之供给,皆彼此告穷,东挪西借。穷蹙如此,宁不为其所轻而敢于肆侮哉。 叶向高试图通过发展农业来安置辽民:“臣闻自天津至山海关一带旷地甚多,处处可以屯种。”叶向高认为,若将辽民疏散各地屯种耕作,乱萌即消。 明朝末年,天灾频仍,饥贫遍野,惨不忍睹。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叶向高在《请赈荒揭》中向万历皇帝奉告灾情: 逐日风霾,经年不雨,自京畿以至山之东西,河之南北,又至于西蜀,尽天下大半皆成赤地,流离饿莩之状,至耳不忍闻,目不忍见……内帑之积,充刃如山,岂不能割其毫毛,救元元于沟壑之中。 不久,他又上《拯荒揭》云: 臣闻畿南真保一带,每日死者常有数千人。畿辅如此,其在各省又当何如 此外,他还奉劝皇帝动用中央金库救济福建水患,这充分反映出叶向高深厚的民本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