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葡萄酒是舶来品?用葡萄酿酒在我国竟有几千年历史
文:Nixy汪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张翰《凉州词》 这句唐诗脍炙人口,说明中国唐朝人是喝葡萄酒的。为何到了近现代,对于中国人而言,葡萄酒却成了舶来品了呢?
先说这首诗本身,是当时很流行的一个门类:“边塞诗”,诗里提到的都是边疆的风物。凉州是指今天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是西北边疆的乐器。诗中喝酒的人是前线将士,不是寻常百姓。 不过隋唐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融合的时期,葡萄酒作为西域特产也随之向东南方传播,喝葡萄酒的倒也不仅限于驻边将士。葡萄酒从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甘肃等地,传到今天的山西等地。甘肃、山西、陕西、河北是现在中国精品葡萄酒的重要产区,再往东走,山东半岛也很适合葡萄生长。
刘禹锡也曾写:“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李白写:“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王绩在《过酒家》中写:“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这么多人都写过,说明当时葡萄酒已经比较普及了,从他们的口气上可以看出,葡萄酒还是属于高端商品。 其实比那更早的时候,中原也是有葡萄酒的。葡萄柔软多汁,而且表面有原生酵母,任何一个出产葡萄的地区,当地人类文明处于以采摘作为重要食物来源的时期,都会无意间酿出葡萄酒来。
公元前8000年前湖南道县玉蟾岩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就发现有野葡萄种子,而公元前7000年前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不但发现了葡萄种子,而且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陶器曾经盛放过葡萄酒、大麦和蜂蜜混合发酵的饮料。公元前3000年左右浙江省庄桥坟、卞家山、尖山湾、钱山漾等四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以及公元前2500-2200年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葡萄籽。但是因为葡萄所占的比例不够大,所以虽然偶有出产,但是未成气候。 在《山海经》、《诗经》、《周礼》中也有关于葡萄的零星记载,真正成气候是在西汉。据《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西汉建元三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汉使取其实来”,于是中原地区开始种植葡萄。《汉书》记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 以后,“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西汉中期,欧亚种的葡萄被较大批量地引入中原,同时也引进了酿酒的手艺人。
到了三国时期,曹丕说:“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 魏晋时期的士大夫,除了清谈和炼丹,也把种植葡萄并酿酒当成一件风雅事。 晋《宫阁名》提到,“华林园葡萄七八十株”。钟会《葡萄赋》,“余植葡萄于堂前,嘉而赋之”。庚信七言诗《燕歌行》,“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认为喝葡萄酒可以进入神仙境界。陆矶在《饮酒乐》中写“葡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东魏人尉瑾说,“西域多酿以为酒,每岁来贡”, “人皆不识”。 南北朝时期,高昌的葡萄也曾是向梁朝进贡的贡品。 唐代中原人从西域的高昌国葡萄栽培法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册府元龟》说太宗时,“及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于宛中种植,并得其酒法,弟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心酷烈,味兼堤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唐代的《新修本草》中写:“蒲桃(葡萄)、蜜独不用曲”。(这就是本文前面说的,葡萄皮上有原生酵母,不用酒曲就可以自己发酵。当然现代葡萄酒酿造中还是以人工培植的酵母为主,这样生产过程更可控。) 另一方面,唐代上流社会肉食也吃得比较多,正好用酸甜的葡萄酒来配。唐天宗将葡萄种植于皇家园林,亲自监制酿酒,并将酿成的美酒赐给诸大臣。中原地区开始大规模酿造葡萄酒,河东出产的葡萄酒一度挤入当时名酒行列。长安西市及城东至曲江一带的酒肆有“胡姬侍酒”,山西、河北一带出产一种名为“乾和蒲桃”葡萄酒。作为朝廷官员的刘禹锡在《蒲桃歌》写出其种植葡萄的全过程,包括修剪、搭架、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理,并且获得葡萄丰收。蒸馏葡萄酒也是在唐代兴起,后来这项技术被用于粮食酒的酿造。 和隋唐一样,五代十国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不过战乱频繁,用葡萄酿酒的技艺也多有荒废。宋朝是一个颇有生活情调的时代,虽然打不过蛮族,但是灭国之前无论士大夫阶层还是平民,生活品质还是不错的。 苏东坡在《谢张太原送蒲桃》中写,“冷官门户日萧条,亲旧音书半寂寥。唯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蒲桃”。 赵鼎臣《与刘季高书》说,“并州苦寒,夏多雹、秋早霜,风土麓恶,饮食俭陋,大都不逮河朔者十七八。惟酒极醇酷,果实蒲萄之美,冠于四方”(对啊,一般就是这种天气差的地方出产的葡萄酒味道好)。葡萄酒也传到了南方。梅尧臣《寄送许待制知越州》,“喜公新拜会稽章,五月平湖镜水光。菌苔花迎金板舫,葡萄酒泻玉壶浆”。 公平地说宋朝是一个优雅富足的时代。但打不过蛮族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丢了大片土地……南宋朝廷偏安于南方,虽然大家还是有肉吃,本来配葡萄酒也挺合适,可是酿酒葡萄的产地在北方,所以酿葡萄酒的事也就不用想了。宋朝人开发出很多品种的酒,不仅是葡萄酒,还用粮食酿出各种酒来。从此以后汉人就以饮用粮食酒为主。 元代的蒙古族统治者对葡萄酒的接受度很高,而且用葡萄酿酒就不用消耗粮食也是一个大优点。元代政府非常鼓励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不但大力推广政治酿造技术,还实行税收减免措施。元代还有很多关于葡萄的文学作品和书画作品,温日观所画葡萄和画葡萄方法在元代很有名,世称“温葡萄”。 明代葡萄酒没有了税收优惠,但也并未失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处提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药用价值。书中写:“葡萄酒……驻颜色,耐寒。”就是说多喝葡萄酒气色会更好,不怕冷。 《本草纲目》中有三种葡萄酒酿造工艺的记载。一是不加曲的纯葡萄汁发酵法,“酒有黍、林、粳、糯、粟、曲、蜜、蒲萄等色,凡作酒醛须曲,而蒲萄、蜜等酒独不用曲”。“葡萄久贮,亦自成酒,芳甘酷烈,此真蒲萄酒也”。二是加曲酿造法,“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饭法。无汁,用葡萄干末亦可”。三是葡萄烧酒法。“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醉,取入颤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第三种是葡萄蒸馏酒,类似于今天的白兰地。
清代的皇帝经过几次征战收服了西部地区,葡萄有稳定的收成,足以酿酒。可是物流是一件麻烦事,各地又都已经熟练掌握了用本地产的粮食酿酒的技艺,因此中原还是以粮食酒为主流。 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这是我国近现代葡萄酒业20多年的漫长发展,创办的第一家近代葡萄酒厂,首次从西方引进葡萄品种,聘请西方酿酒师,修建地下酒窖,使用玻璃瓶+软木塞+酒标的包装形式。东西方葡萄酒酿造技术和消费市场从此合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