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两区三园”建设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食不在来
2011-10-09 10:17:51
闽侯乡音报讯 9月26日下午,福建奇东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在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隆重的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暨福州市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这是我县成立的第12个企业科协。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扶持,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工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据统计,今年1—7月,我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25.48亿元,同比增长16.8%;财政总收入(含基金)53.29亿元,同比增长49%;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30.12亿元,同比增长3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74亿元,同比增长44.8%;固定资产投资153.25亿元,同比增长47.1%,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开门红”。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
为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两区三园”,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和引进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实现园区向高新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承接福州市区产业转移重要基地以及省市重点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的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的不仅仅是奇东公司,还有领先全国行业的海源机械、乾达重型机械设备、福特科光电等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目前,开发区一、二期已入驻企业81家,其中高新企业38家,海源机械、旺成食品等上市企业3家。目前已投产46家,试生产14家,动工建设21家,已建厂房263万平方米,就业人员12045人。去年一、二期产值40.1亿元,今年1—8月工业产值38.44亿元,全年可望突破60亿元。”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林升介绍说。
汽车工业:引领产业“聚变”
26日上午,记者在青口汽车城汽车配套厂——协展(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汽车油箱、排气管、方向机柱等生产线上忙碌不停,运输拖车在各生产线间往来运送生产原料和成品的零部件。在车间外,一箱箱已经包装完成的汽车配件正装上大卡车,准备运离出厂……厂区内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
“我们生产的汽车配件,23%供应给东南汽车,有近56%的产品则销往天津和广州等地。”协展(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业务部兼生产准备室协理何恭旭告诉记者,为了适应汽车发展的需要,该公司不仅着力改进传统的汽车配件生产工艺,成功研制出油箱油管一次成型的生产技术,减少了油管冲压后的二次熔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全力投入技术力量,研发新的油箱、排气管和车载卫星天线。“只有抓住机遇进行产业升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何恭旭说。
近年来,以东南汽车为龙头的青口投资区,已引进250多家企业落户,其中汽车整车厂和配套厂就达170多家。与协展(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一样,这些企业在传统生产的基础上,致力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保持产销良性发展良好势头。今年1~8月,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0.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5.9亿元,上缴税收13.84亿元。投资区经济总量占我县的一半左右,在福州市六个工业区中经济总量、税收等指标都名列前茅,成为福建省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在省、市、县经济发展全局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东南汽车、戴姆勒汽车等整车项目,带动中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打响汽车工业品牌,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生产基地。”青口投资区管委会综合处处长林文介绍说,目前,青口投资区正全力推进东南汽车三、四期建设,力争在2015年形成年产30万辆的能力。推进戴姆勒汽车研发中心建设并引进新车型,力争五年内形成4万辆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快海峡汽车文化广场建设,力争年内20家4S店开业。“届时,青口汽车城将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城市,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支柱作用将进一步突出。”林文说。
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
近年来,我县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和准确的产业定位,大力推进“两区(青口投资区、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福州南屿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建设,汽车制造、机电、工艺创意等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推进县域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成为当前破题的关键所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进高新、生态、低碳等产业,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成为我县决策者们的共识。在此主导下,位于上街、南屿镇的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州南屿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等新兴工业园区陆续动建,为发展高新产业打下坚实的承载平台。
26日上午,记者在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东路看到,道路两旁的施工工地一派繁忙,先期入驻企业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未来,这里将成为福州全新的以总部经济、高端研发和科技孵化为主导的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将有效促进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交流与合作。
目前海西园已引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戴姆勒研发中心、星网锐捷、中冶二局等37家高新或总部项目,汇集了众多知名企业。“海西园分三期建设。一期1200亩以边建设、边开发、边招商的方式进行,创业大厦、福抗药业等项目今年底可实现结构封顶,最快明年上半年就有企业正式入驻。”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辉介绍,预计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将于2013年建成,将设福建物构所、海西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西先进制造与集成研究所、海西动力研究所和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届时要引进2000名高端研发人才。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海西园引进企业将达100家,其中高新企业达50家以上,科技孵化企业10到15家,园区产值可达1000亿元。有关人士指出,高新产业将成为我县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12.35平方公里,与福州市区仅一江之隔,毗邻上街大学新校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福州高新区管委会有关领导表示,高新区可充分发挥大学城科技、人才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对接。
而去年5月正式开建的南屿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是我县打造高新产业发展的又一载体,将成为福州市承接生物制药产业和精密机械、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以及环保、生态、低碳、循环发展是其全新的“名片”。根据计划,3 到5年内,这里将建成科学规划的示范区,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的核心区。(记者 陈宗兴 王立强 张存金)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