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肉刑?汉文帝为何废除野蛮的肉刑

闫泽华
2016-03-17 16:21:46

什么是肉刑?是指一种残废肢体、残害肌肤、破坏身体机能的处罚方式。在古代,肉刑主要指墨、劓、剕、宫、大辟这五种,即所谓的“五刑”。

墨刑,是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墨刑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秦末汉初的名将英布早年时就受过这种刑法。

汉文帝为何废除野蛮的肉刑?被一个十多岁小姑娘感动了

劓刑,是割去犯人的鼻子。商鞅变法时,有一次公子虔违犯禁令,商鞅就将他处以劓刑。

剕刑,就是砍去犯人的双脚。受剕刑者中最有名的应是战国名将孙膑了。

宫刑,就是破坏犯人的生殖器官,“男子割势,女人幽闭”。这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处罚方式。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遭到这种刑罚。

汉文帝为何废除野蛮的肉刑?被一个十多岁小姑娘感动了

大辟,是死刑的统称。在夏、商、周三代,死刑尚不规范,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极端残酷。特别是在商代末期的纣王时,除常见的斩、戮等死刑方法外,还出现了炮烙、醢、脯等酷刑。

在古代实行的肉刑,是一种野蛮的、残忍的、不人道的刑罚。这种处罚方式,除了给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外,没有任何意义。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种刑罚便成为野蛮残忍的行为而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秦末的农民起义,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天下苦秦久矣”。【资料扩展:古代宫女的悲惨生活 随时有可能遭到凌辱】

公元前167年5月,汉文帝刘恒发布了废除肉刑的诏书,他说:“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汉文帝为何废除野蛮的肉刑?被一个十多岁小姑娘感动了

汉文帝认为,肉刑增加人的痛苦,是不道德的,因此要废除掉。

那么,汉文帝为何要废除肉刑呢?根据史书记载,这与一位10多岁的小姑娘有关。

这位小姑娘叫缇萦。她父亲叫淳于意,是一位精通医术的前任官员。有一年,一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病人已病入膏肓,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医错了病。

淳于意有5个女儿,缇萦是最小的一个,只有10多岁。她虽然年龄小,可很勇敢。她与父亲一起来到长安,大胆上书汉文帝。

汉文帝为何废除野蛮的肉刑?被一个十多岁小姑娘感动了

缇萦在信中说:“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淳于意被判处肉刑,押解到汉朝都城长安受刑。

在那个年代,官府中的奴婢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她们要日夜劳作,还要忍受打骂侮辱,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与监牢里的犯人差不多。缇萦宁愿做奴婢,也要救出父亲,这种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感动了汉文帝。【资料扩展:古代女官竟是皇帝手中玩物?大多数下场极为悲惨】

汉文帝看了信,召集大臣开会。他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商议了一阵,拟定一个办法,就是用打板子(杖刑)代替肉刑。第二天,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从那时到明清时代,中国一直保留着世界上最文明的刑罚体系。

汉文帝为何废除野蛮的肉刑?被一个十多岁小姑娘感动了

于是,淳于意没有遭受肉刑,缇萦也没有去当奴婢。这个故事就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缇萦为救父亲,勇敢地上书汉文帝,不但救了父亲,还为汉文帝废除肉刑提供了契机,促成了肉刑的废除。后来,史学家班固写诗表扬缇萦的勇敢行为,他说:“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

————————

给你好看的历史:勇哥读史

微信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