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鹤芝和郑成功
周鹤芝(1592 — ),字九玄(一说九京、九元),福清仁寿里(今音西街道)松潭人。他不慕功名,嫉恶如仇。不仅精武善射,还喜欢结交江湖侠客,专事劫富济贫之事,被当地豪绅视为眼中钉而欲加害,幸有百姓相护才幸免于难。不久,周鹤芝买船谋生,并借机扩大海上势力,活跃于中国东部沿海及日本海域之间,令权贵及商贾闻风丧胆。 当时,日本最有权势的大将军撒斯玛,控制着三十六岛。由于共同的利益,周鹤芝与之来往甚密而受到赏识,并被收为义子。从此,周鹤芝在海上更是畅通无阻、无可畏惧,但他劫财而不杀人,有“仁盗”之称。有一次,他乔装回到福清的老家,被官府跟踪而系狱三年。后以厚礼贿赂狱吏,得以释放。不久隐姓埋名,继续下海为盗。明崇祯五年(1632年),周鹤芝见天下大乱、外患频仍,便接受朝廷招抚,当上七品武官——把总,负责稽查海上船只。不久因不满官府腐败,复叛为盗。 周鹤芝从事海盗活动的时候,就与郑成攻结成患难之交。两人生死与共、情同手足。他同时也结识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明朝半壁河山岌岌可危。周鹤芝看到国运不昌、百姓多难,决心高举抗清大旗。郑成功获知周鹤芝的举义,甚为钦佩,于是派人请求周鹤芝带兵归来,为国立功,并许诺由他向朝廷推荐,必获重用。周鹤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同郑成功携手,为抗清复明而献身。 崇祯十八年(1645年),明唐王在福州即位,周鹤芝被封为水军都督,配合主将黄斌卿据守浙江舟山岛,发展抗清武装。周鹤芝一面在舟山岛招募兵丁、屯田积粮,另一面向撒斯玛表明抗清决心,请求援助。撒斯玛答应周鹤芝的请求,准备发兵三万。而黄斌卿却奏劾周鹤芝蓄意叛乱,幸有明臣辩护才免于蒙难。周鹤芝盛怒之下将水师带回福建。不久,唐王出于形势需要,封周鹤芝为“平海将军”,统领水师。同年,郑芝龙降清,他致信周鹤芝同降。周鹤芝慷慨说:“鹤芝海隅亡命耳,无所轻重。所惜明公二十年威望一朝堕地,为天下笑耳。请得先死公前,不忍见公之有此也!”说完挥刀准备自刎,被郑芝龙劝阻。此后,周鹤芝移兵海坛岛(今平潭岛),设总镇署,统管全岛军政事务。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唐王封周鹤芝为平鲁伯,命其镇守福清海口、镇东两城。周鹤芝回到福清后,派人到闽南寻找郑成功,以期共襄盛举。十月,周鹤芝与郑彩会师,从清军手里夺回海口、镇东两城,并率兵乘胜攻打福州,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而归。是年,清兵围剿福清,海口城再次沦陷。郑彩退回鹭岛(今厦门市)。周鹤芝则退守海坛岛火烧屿,伺机再起,同时派人向撒斯玛求援,未能如愿。后来,周鹤芝又从海上攻打福州,失败后北上浙江舟山岛,一方面与张名振、阮进的部队会师,另一方面与周瑞率楼船300艘分屯温州三盘,试图重振旗鼓、中兴明室。 顺治四年(1647年),清军攻陷福建全境,又攻下舟山岛。周鹤芝埋名民间,不知所向。顺治十年(1653年),周鹤芝再次跟随郑成功在福清、长乐沿海登陆,一度攻下海口、镇东两城和长乐松下等地,后再次转战海坛岛。不久,海坛岛被清兵攻陷,周鹤芝下落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