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的宗室斗争——南面独尊

闫泽华
2016-03-23 07:18:03

清太祖去世后,皇太极在众人推荐下登上汗位,汗权受到王权的抑制。皇太极在摧抑诸王之后,初步实现了皇权的集中。但是,皇太极与努尔哈赤相似,集权建立在崇高的个人威望基础之上,王权势力依然强大。

一、清太宗嗣位的背景

清太祖去世后,四贝勒皇太极在诸贝勒推荐下成为新的大汗,即清太宗。“代善与其子岳讬、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皇太极是四贝勒,在其前列还有三大贝勒,年龄、能力、才华不居其下,但是为何选择皇太极为汗呢?归根结底是诸贝勒相互妥协的结果,大贝勒代善被废黜了太子之位;二贝勒阿敏的父亲是被囚禁致死的舒尔哈齐;三贝勒莽古尔泰为人凶残,为了取悦努尔哈赤竟然“弑其生母”,因此三大贝勒都不得立。同时,皇太极与诸小贝勒私人关系极好,与代善之子岳托、萨哈廉,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德格类私交甚密,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皇太极即位初期,为了回报诸贝勒的举荐之恩,依然延续了四大贝勒共同执政的政体。四大贝勒 “以兄行命列坐左右。不令下坐。凡朝会之处、悉如之国制。”太宗“事事掣肘,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于整黄旗一贝勒也”。清太祖建立八旗、推行八王议政,本意是家国大事由诸贝勒民主决意,避免权力的纷争。但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诸贝勒各领本旗,旗人只知旗主不知汗王,国事由诸贝勒决断,太宗只是名义上的君主,没有处事的决断权。清太宗本是雄才大略之主,故不能容忍诸贝勒凌驾其上。

清太宗皇太极的宗室斗争——南面独尊

二、清太宗集权历程

皇太极在位期间,初步实现了皇权(汗权)的初步集中,宫闱斗争异常激烈。

1、换旗

努尔哈赤生建立八旗制度,其本人掌握正黄、镶黄二旗,后由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掌握;正红、镶红二旗旗主为大贝勒代善,镶蓝旗主为二贝勒阿敏,正蓝旗主为三贝勒莽古尔泰,正白旗旗主为四贝勒皇太极,镶白旗主为褚英长子大贝勒之侄杜度(努尔哈赤长孙)。

太祖去世后,皇太极将两黄旗与两白旗互换,独掌握两黄旗,原镶白旗主杜度则降为普通贝勒,纵观清朝历史进程,褚英家族备受皇太极家族的猜忌,不得重用。皇太极借换旗一跃成为掌握两旗的旗主,壮大了势力。

2、南面独尊

为了稀释诸旗主权力,太宗设八固山额真,分领八旗,又设十六大臣,赞理庶政,听八旗讼狱。又设十六大臣,参理讼狱。同时,谕诸贝勒代理三大贝勒直月机务,诸小贝勒议政权力增大。皇太极大量提携爵位低微的宗室与军功大臣参与议政,几大和硕贝勒的决策权有所降低,诸多大臣对太宗怀提携之恩,在议政中太宗的决策总能获得多数人同意。基于此,太宗着手打压三大贝勒。

阿敏是舒尔哈齐第二子,以序称为二贝勒。舒尔哈齐准备自立门户时,努尔哈赤一怒之下杀死其长子与三子,次子阿敏在皇太极等人请求下留下性命,并得到重用。但是,阿敏对父亲、兄长的死耿耿于怀,在太宗即位后就萌生自立倾向。天命元年,太宗攻打朝鲜胜利后,阿敏不想回归,“今既至此,何遽归耶?我意当留兵屯耕”,在济尔哈朗、杜度等贝勒的劝阻下,阿敏只能率军而去。天命四年,太宗命令阿敏协同硕讬(代善因虐待其被废黜储君)镇守永平四城,明军攻城,阿敏弃城而逃,屠杀居民。太宗借机召集诸贝勒商议,“将其幽禁之,”镶蓝旗主转交给太宗的亲信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太宗实现了对镶蓝旗的控制。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一介莽夫,脾气急躁。天命五年,大凌河之战,太宗故意激怒莽古尔泰,“莽古尔泰益怒,抽刃出鞘”。“ 诸贝勒议莽古尔泰大不敬,夺和硕贝勒,降多罗贝勒。”莽古尔泰第二年去世,掌控的正蓝旗由交给德格类,其家族的灾难远远没有结束。

随着阿敏、莽古尔泰的相继被废黜,代善颇识时务的主动提出不与皇太极共同端坐,“上居大位,我亦不当并列。自今请上南面,我与莽古尔泰侍坐于侧,诸贝勒坐于下。”太宗实现了南面独尊。

3、打压诸王

南面独尊之后,太宗改革旧制,模仿明朝设立六部,由宗室亲信贝勒多尔衮,贝勒德格类、萨哈廉、岳讬、济尔哈朗、阿巴泰等管六部事,实现了对朝政的掌控,努尔哈赤建立的八和硕贝勒议政的体系彻底被打破,皇权初步实现了集中。与此同时,皇太极刻薄寡恩的一面暴露无遗,他苛待宗室,为其故后政敌反扑埋下了伏笔。

崇德九年,德格类暴毙,太宗借冷僧机告发莽古尔泰与德格类、莽古济“盟誓怨望,将危上”,将莽古尔泰势力肃清。其家族所掌控的正蓝旗被皇太极鲸吞,正蓝旗与正黄旗混编后,重新组成新的正黄旗、正蓝旗,并把正蓝旗交与长子豪格统领。德格类是太宗亲信之一,其死后遭遇兔死狗烹的命运,子嗣被削宗籍。豪格为了表示对父亲的效忠,杀死了妻子也就是莽古济的女儿,但是莽古济的另一女婿岳托却拒绝杀妻,引起了太宗的强烈不满。

在解决阿敏、莽古尔泰两大势力集团后,太宗全然忘记代善家族的拥立之功,全面打压。早在天聪九年,太宗借口代善与莽古济交往过密斥责其父子,指责其藐视汗位,诸贝勒提出免去代善大贝勒、削和硕贝勒以迎合皇太极,太宗只是罚银罚马了事。代善长子岳托曾是皇太极的亲信,文武全才,却成为太宗重点打击的对象。崇德元年,岳托受封成亲王,同年八月,岳托被指责包庇莽古尔泰、德格勒(岳托是莽古济的女婿),从亲王降为贝勒。崇德二年八年,皇太极在校场让岳托举弓射箭,岳托不射,被降为贝子。崇德三年,清军南下,岳托被拜为扬威大将军,次年死于征战途中,追封为郡王。萨哈廉是代善三子,也是太宗亲信之一,崇德元年去世,追封颖亲王。皇太极借各种理由处罚萨哈廉的遗孀,或与功勋妻子产生矛盾,或去明朝边境进行贸易,承袭郡王的阿达礼大为不满。崇德六年,太宗的宸妃去世,阿达礼却吹拉弹唱,公开表示对太宗的不满。代善次子硕托与皇太极关系泛泛,在满洲贵族中资历颇深,曾为议政贝勒,却屡遭打击。阿敏放弃永平四城时,硕托苦苦相劝,依然被太宗免去爵位;崇德四年,太宗借口硕托僭越,降其为辅国公;随后屡加威胁,“尔罪多矣!朕屡宥,尔屡犯,若不关己者。后当任法司治之,不汝宥也!”在太宗去世后,硕托与侄子阿达礼果断的拥立多尔衮称帝,可见代善家族对皇太极的不满。至于代善本人,崇德二年因多选护卫被皇太极大加斥责,“阳为恭谨、阴怀异心”,代善心灰意冷,不再过问政务。

同时,皇太极还多次处罚长子豪格、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人,与惩处三大贝勒家族有着本质的区别,太宗对他们还是以拉拢为主。

三、太宗时期皇(汗)权与王权的关系

清太宗即位是诸贝勒举荐的产物,反映了满洲贵族汗权式微、王权强势的权力分配。嗣位之初,皇太极只是名义上的共主,实为掌控一旗的贝勒,政权实际掌握在诸多旗主贝勒手中。

清太宗一步步摧抑王权,初步实现了皇权的集中。制度上,皇太极设立监察机关、建立六部,成立具有内阁性质的内三院,从机构设置上稀释诸王权力;在权力分配上,皇太极重用亲信贵族掌握院部,掌控朝政。从崇德年间以后,清太宗彻底掌控了政局,实现了独尊地位,皇权在表面上压倒王权。

但是,太宗的独尊建立在个人威望之中,缺乏制度保证。第一,八旗旗主权力依旧强大,掌握军政大权,诸旗主慑于太宗个人权威而不敢造次,太宗并没有在根本上消除八旗制度对中央政府的威胁。第二,王管院部,实质是太宗亲信取代政敌掌控朝政,并没有彻底解决宗室主政的局面。第三,苛待政敌,加剧了宗室子弟对皇太极一系的不满与憎恨,纵观清朝历史,皇太极虽然雄才大略,对待宗室确实刻薄寡恩,打击范围过大导致其敌对势力增大。第四,没有明确继承人。太宗猝死,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权力交接之际出现真空,清廷隐藏已久的矛盾彻底爆发,在多方势力相互妥协后,太宗子福临虽然登基,但是多尔衮摄政代天,太宗苦心集中的皇权旋即被王权取代。

总体而言,清太宗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皇权的集权,抑制了王权。但是,太宗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八旗贵族的实权,只是通过亲信取代政敌掌控朝政,随着其仓促离世,皇权再次被王权所取代。

作者:一骑绝尘,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系河北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