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营企业走访见闻:下行中有上行 困难中有办法
下行中有上行 困难中有办法 ——闽南民营企业走访见闻 新华社福州3月21日电(记者逯寒青、邰晓安)春到闽南,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秉承“爱拼敢赢、善拼会赢”的传统,许多企业依靠转型、创新、提质,精准定位,强化管理等招数,顽强打开一个个市场空间,传递出经济稳中有进的春天信息。 用品质为“中国制造”赢得市场 走在南安市街头,巨大的水暖卫浴广告牌随处可见。作为全国主要的水暖卫浴生产基地之一,南安诞生了行业众多知名品牌。 走进九牧卫浴公司质检车间,记者看到一个个智能马桶部件正在遭受各种“折磨”:为检测防水性能,马桶被放在淋浴喷头下进行20多小时的连续冲洗;马桶盖座圈被反复施以200公斤的压力测试;马桶盖面板要经过十万次翻放检测……。 “我们的智能马桶不比国外的差。”说起一年前国人在日本抢购马桶盖,九牧卫浴董事长林孝发并不服气。“像我们的第五代智能马桶,一个产品就集合了35项国家专利和几十项企业核心技术。” 据林孝发介绍,去年公司的智能马桶销量翻了两倍,今年的销售增长预计将达到60%。九牧正通过合伙制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向外拓展,九牧在全球市场和国际品牌展开正面交锋。 德化白瓷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畅销欧洲,被称作“中国白”,如今这里依然是中国外销瓷的重要产地。德化协发光洋陶瓷公司的日用瓷远销亚美欧澳等地的五星级酒店,靠的也是过硬的产品品质。 在车间里,记者从生产线旁的次品区随手拿起一个餐盘,光亮白洁,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经工作人员提示,记者才发现盘沿有块细小的区域不够亮。公司管理部经理郑富垚解释,这是瓷器在施釉时产生的瑕疵,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公司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十分严格,这些产品必须作为次品处理掉。稳定的质量,才会有稳定的客户,经济环境的波动,一般不会对公司的销售产生太大影响。 用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 德化宏鹏陶瓷公司的车间里一片忙碌景象。“只要每个工厂都按自己的创新思路去做,不盲目跟风,就有自己的活路。不拿出差异化产品,再好的市场也没有饭吃。”作为小微企业,公司负责人谢锦华深知他们的生存空间就在于把产品做精做细。“我们只做茶叶罐和艺术台灯,每年都会推出二三十款新品。” 谢锦华介绍,去年企业销售额逆势增长45%,预计今年仍将有40%的增长,正准备新开一条生产线。许多中小企业为贷款难而发愁时,宏鹏陶瓷因业绩好、信用高,成为德化各大银行争抢的“香饽饽”。 “要不是我们提早布局环卫装备,现在日子估计也很难过。”砖机曾是泉州群峰机械公司的主打产品,但砖机生产门槛低,各地产能扩张迅猛。2008年,群峰机械董事长徐金山敏锐发现环保改装车的商机,开始布局转型。 “当时我去发达国家考察,发现当地环卫机械化程度很高,街道很干净。当时就认定,环卫设备将是中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徐金山说,环卫专用车生产门槛高,资金投入大。群峰深耕环卫专用车的研发,开发出车型72款,取得专利技术40多项。 近两年群峰机械通过成立保洁公司,以服务带动销售,从单纯的卖设备到提供一体化的保洁方案,陆续在浙江、江西等省的多个城市拿下多笔大额订单。 提升文化内涵锻造竞争实力 在德化顺美集团陶瓷文化体验馆里,惟妙惟肖的瓷雕作品让人体会到传统“中国白”的典雅;《星球大战》《冰雪奇缘》等人偶,又仿佛置身于陶瓷版的童话世界。以出口陶瓷电影衍生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主的顺美公司,从传统的外贸企业向旅游消费体验基地转型。 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文化旅游正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和展示德化陶瓷文化的窗口。从订单情况看,现在的外部环境还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不过对于企业来说,经济调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洗牌,一些不规范的企业会被淘汰,这能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近期他们兼并了周边一些效益不好的陶瓷企业,实力正在壮大。 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材集散中心,南安市的石材产业长期两头在外,大、粗、笨是很多人对这一产业的第一印象。但现在不少企业更加注重挖掘石材之美,从单纯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卖文化。 在一家名为“英良五号仓库”的1.8万平方米石材展厅里,来自全球各地的石板材色彩斑斓,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公司副总经理邸善强说,这里已是福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景点,这个展厅集艺术陈列、板材销售及体验馆于一身,消费者在展厅了解石材文化知识,感受石材之美,如果选中石材,企业则可以提供从设计、配套到施工养护的一条龙服务,这是公司面向终端消费市场的一次转型。展厅正式开展不到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30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