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据点”龙潭寺

抹茶玛莎
2011-08-20 20:48:53

  龙潭寺位于沙埔镇西叶村,始建于何时不详,占地面积7277平方米。重建于1995年正月。

  在该寺的门旁,立有3块石碑,一块书写着“龙潭寺”三个大字,是“乾隆丁卯岁仲春谷旦立”的,该石长1.8米,宽0.5米,中间有断裂的痕迹。一块是道光甲辰年菊月立的“捐建碑”,上面写着“龙潭胜迹前序已悉,所有郑凤轩献地,郑荣运、叶君佩献园,更前后公置产业共拾壹号,自与以后,永为寺业,其粮米各业主向寺僧领回完票,兹因题金修理路坝,建立戏台,所有善信列于左。主持僧觉林”。该碑长2.42米,宽056米。另一块残缺的石碑长2.18米,宽0.61米,上有碑文“前序已悉,兹因观音堂忽遭回禄之灾,募捐修整,崇庙貌亦以壮观瞻,所有捐”等字样,落款年月那一部分遗失。

  龙潭寺是我市地下游击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据点,掩护过许许多多的地下革命工作者,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匕首。据该寺记载,1944年9月间,中共福建省委在长乐南阳召开扩大会议,部署地下革命游击战争。会议决定龙高地区做为闽中游击队重点活动地区之一,组织武装力量,打击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反动势力。这年初冬,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陈亨源与何胥陶把七八十名的地下游击队员带到高山潭下寺(即龙潭寺),组织了“龙高暴动”,收编了高山翁廷木自卫队,建立了二百多人的人民抗日自卫武装队伍。这就是福清历史闻名的“龙潭寺暴动”。暴动后,部分中共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继续隐蔽下来,仍以龙潭寺为据点,他们住在大山东边自己挖的山洞里,开展地下斗争。作为福清革命的据点,为了帮助“龙潭据点”的武装力量不断扩大影响,中共地下组织各级领导都曾亲临指导,经常在寺内召开秘密会议,部署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1947年,龙潭寺复办了龙潭小学,叶在源兼任校长,王源达等担任教员,继续地下革命活动,他们还组织几十名游击队员,到龙田协助兄弟队伍攻打国民党96军,并多次袭击国民党连保盐兵缉私队等,直到解放。龙潭寺见证了龙高半岛革命斗争的辉煌历史。

  何胥陶(1913-1945),原名何本金,江镜人。1934年初任中共福清县委委员,参加组织和领导“龙高暴动”,组建红军游击队。1940年,为隐蔽需要加入国民党。福建沿海地区沦陷后,他以江德乡长的名义组织抗日游击大队,在福清、平潭一带打击下乡日军。1941年6月下旬,日军进犯龙田期间,时任 “福清沿海游击第三大队”大队长的何胥陶,带领第三大队在江镜华塘埔伏击日军,打退了近百名日军的扫荡,使江镜地区免遭一场劫难。1941年秋,他的身份暴露,被国民党当局永远开除党籍,国民党军警特务还多次到江镜搜捕未果。1944年,福清二度沦陷时,他再度拉起队伍,组建了福建抗日先遣队福清支队,任支队长。同年年底,地下组织恢复了何胥陶的福清中心县委委员职务,协助陈亨源等领导福清、长乐、平潭等县的抗日反顽斗争。1945年5月,日军第二次撤出福州及福清、长乐、平潭等地,国民党顽固派再次掀起反共高潮。他按照省委部署,把游击支队带到海上隐蔽。同年6月在平潭县被捕,大义凛然。6月22日上午,被敌人枪杀于福清利桥的瑞云塔下。

  陈亨源(1901—1950),长乐江田人。1940年9月任福(清)长(乐)平(潭)县委书记。1941年4月,日军进犯福州沿海,陈亨源组建长乐抗日游击队,任第一大队大队长,在福清、长乐、平潭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多次重创日军。解放后,陈亨源任闽侯公署专员,兼福建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员,1950年10月9日病逝,终年50岁。

  本栏记者在龙潭寺了解到,中共地下组织把革命据点选择在龙潭寺,这不仅仅因为龙潭寺地处偏僻,靠近海边,进则神出鬼没,退则从海上可直抵平潭、长乐、福州,海上交通十分方便,非常适合游击战争的开展。最主要的原因,还出自于龙高一带的群众觉悟高,拥护革命,有非常深厚的革命基础。

  龙潭寺的革命历史将永远载入禅林史册。


龙潭寺进寺大门


乾隆年间龙潭寺石碑


龙潭寺全景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