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哲垫底,老狼遭淘汰,《我是歌手》怎么了?
湖南卫视的大型季播节目《我是歌手》接近尾声,选手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为节目增色不少。第十一期我是歌手,张信哲唱完《这么远那么近》下来,方如释重负。他对这一期自己的表现,自我感觉良好。张信哲说,是其他选手把他逼得这么拼命——第十期,张信哲只获得第四名。
但,拼命归拼命,张信哲在《我是歌手》的排名并不好(很多期都是这样),与电视机前的观众的理解,反差甚大。第十一期,专业评审对张信哲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么远那么近》把电视机前的观众折服了,让他们享受了一场艺术大餐,获得前三名应该没有争议,获冠军也是实至名归。然而,大众评审大部分把票投给了其他人,张信哲只获得倒数第二名。 唱得好的,排名反而垫底,甚至惨遭淘汰。老狼就是如此,第十期的一首《旅行》,几乎无可挑剔,唱到人们的心灵深处。然而,老狼这期只获得第六名(完全有实力进入前三),大部分人对这个排名不满意,以致于网络上很多人说,恨不得把电视机砸了!第十一期,老狼排最后一名,直接出局。 《我是歌手》前期选手比较弱,节目质量大失水准,随着张信哲、老狼等高手加入战队,我开始有些兴趣。最近,我连续看了两期,果然节目质量上了一个台阶,但结果又让人看不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粉丝经济。尽管我是歌手是一个歌唱节目,尤其是第一季,是一个高端歌唱节目,培养了大量优质的中年观众,让湖南卫视的收视群体更宽泛,品牌影响力提升。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年轻歌手加入,让这个节目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优质观众大量流失,收视率群体年轻化(事实上,我是歌手的收视率也大不如前,现在全国网的收视率只有1个点左右)。仔细观察会发现,台上的大众评审,以年轻人为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评判一个歌手的表现,往往会不客观,不理性,容易先入为主,表现出年轻粉丝的一些特性。因此,徐佳莹、黄致列这样的年轻歌手,在得分上往往占有优势。黄致列脱一件衣服,台上的一些大众评审便感动得无以复加。对张信哲和老狼这样老歌手来说,处于不利,他们不懂得去讨好台上的大众评审,也不会这样去做,那不是他们征服观众的应有方式。 第二,设置问题。尽管是粉丝经济,《我是歌手》的观众也在年轻化,但这并不是这个节目持续放任的理由。一两期的误差,电视机前的观众能理解,长期这样,就会丧失一个节目的公信力。这就像选票一样,一旦选票被操纵,就没人陪你玩,只能自己玩。从节目来看,黄致列与徐佳莹排名一直比较靠前,为什么?因为大众评审的年龄构成,对这些年轻歌手有利。所以,不管张信哲、老狼这些历经时间证明的歌手唱得多好,都难以感动台上年轻的大众评审。事实上,《我是歌手》在甄选大众评审时,应该注意年龄构成,要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使歌手的表现与得分更客观。
第三,专业评审不应成摆设。现在来看,专业评审成了摆设,他们只能点评歌手,不参与打分。事实上,他们判断才是更准确的。比如宋柯,他曾是唱片公司的老板,懂歌手,也懂市场,他的评判更有说服力。准确的做法应该是,比分构成专业评审占大部分,大众评审占少部分。让台上公众投票,好是好,一旦失控,这个节目就大打折扣,品牌形象也会随之恶化。 本文为徐上峰原创,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骚客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