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打铁匠:一生坚守这门手艺

抹茶玛莎
2011-08-20 20:57:39

  老巷。兄弟。哑巴。打铁铺。

  俗话说:“世上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一语道出了打铁这个行业的艰辛。可在渔溪街尾的一个老巷里,有这么一对兄弟,几十年坚守着一家打铁铺,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见证着曾经辉煌的铁器时代。令人称奇的是:这对打铁兄弟,一个是年过七旬的兄长王泉利,一个是哑巴弟弟王香官。

  日前,记者在打铁铺里采访时,当地一位上了年纪的农民把用钝了的锄头交给王泉利,让王泉利干两样打铁活计——磨砺锄头,加长锄身。接到活后,72岁的王泉利动作一下子利索起来了。哑巴弟弟王香官默契十足地挑出一块铁片放到火炉中烧着,待烧红后夹出放到铁墩上,兄弟二人你大锤我小锤反复敲打铁料……

  “打制一件铁具,一般要经过五六道工序。”老师傅王泉利一边忙活,一边跟记者聊上了。选料、加温、盯火候、锤打、淬火、磨口……王师傅解释说,打铁除了工序繁杂外,还特别考验铁匠的眼力,因为打铁不像做木工,可以用尺子在木板上标示出规格,打铁只能靠老师傅的眼力,不断翻动铁料打造出理想的铁件,靠的是“功夫”。除了身为打铁师傅外,王泉利还是个厉害的电焊工,因为各种铁具的接口都要用电焊焊上才能算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

  都说打铁师傅必须是个壮年汉子,可年过七旬的王泉利打起铁来还真不输给壮年汉子。“年轻时打铁是为了讨生活,年老时打铁是为了坚守一种美好。”对打铁这门手艺,王泉利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感。10岁当打铁学徒历经艰辛,青年时代做了人人称羡的打铁师傅,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是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中度过的。退休后,在老家闲不住的王泉利想到了继续打铁过上一种“特殊”的晚年生活。“儿女们宁愿开个五金店也不愿跟我学打铁,我想找个能吃苦的人跟我学打铁。”这是退休后王泉利的愿望。直到有一天,哑巴弟弟拉着他的手,表示愿意跟他学手艺,王泉利总算是松了口气。

  哑巴弟弟王香官对着记者的镜头,憨厚地笑了。“我会守着这家打铁铺的。”

  王香官用手语向记者比划着。

  老旧的打铁铺,空气锤和电动鼓风机这两台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显得特别显眼。“现在打铁比我们那时代好多了,轻松多了。”王泉利说。虽然打铁铺的常客基本上都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一辈的农民,但王泉利还是很为自己骄傲。“你看我这没招牌,不做广告,还自然有人来。”在王师傅的打铁铺里,锄头、菜刀、剪刀、铁钳等常见铁具摆满了铺里。“我打的海蛎勺还出了国,一个嫁到德国的渔溪妹子说德国的勺用不得,从我这打了几把带过去。”一提这事,王泉利就乐呵呵的。

  没顾客上门的时候,王泉利总喜欢坐在店门口,侧耳倾听打铁的声音。以前,渔溪这条街上有11家打铁铺,如今,除了他这一家,只剩下街头弟弟的那家打铁铺。侧耳倾听,打铁声还是传不到街尾。此时,王泉利的神色显得有些黯淡。可回头看看哑巴弟弟打铁时专注的神情,王泉利又有些兴奋了。“弟弟的打铁手艺是我一手调教出来的,我打不动了,还有弟弟,他答应我,会一直守着这打铁铺的。”王泉利再三向记者强调,他的打铁铺一定会一直开下去。“长乐人在福清有个说法叫打铁鬼,我喜欢。”王泉利说。

  采访结束后,回望这个没有招牌的打铁老店,在老店外唠嗑的乡里乡亲们,一种久违的熟悉感、亲情感涌上了心头。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