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龙难压地头蛇:印度试射潜射弹道导弹美国表担忧,印度网友发飙
最近几天,美国与印度的关系不算融洽。事情的起因,是3月24日印度海军进行了一次K-4潜射弹道导弹的试射。这种射程为2000千米的导弹从孟加拉湾中的水下发射筒中发射,属于印度海军K系列潜射导弹的一部分,在完成发射筒发射试验后将进行潜艇发射试验。仅仅一天之后,美国就对印度的此次试验表示了不满。3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克·特纳(Mark Toner)在被问及印度此次导弹发射试验时明确表示:“美方对任何可能导致核安全风险上升和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的导弹研发表示担忧”,并指出“(美方)不鼓励任何可能致使区域局势不稳定的行为”,并直言不讳地声称印度此举“会影响区域安全”。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印度民众不满。印度网民表示,马克·特纳的表态有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并声称美国政府“从没想过改善一下官僚作风,也没通过法令禁止导致战争的武器销售。”
图注:印度K-4潜射弹道导弹。正是这种弹道导弹的试射导致了最近美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紧张 为什么美国会对一款对美国本土毫无威胁可言的武器如此关注?这恐怕要牵扯起一桩冷战时代的遗留问题。众所周知,美国的导弹装备体系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尤其是用于打击地面目标的导弹,从射程几千米的战术空地导弹到射程超过一千千米的巡航导弹再到射程上万千米的洲际战略导弹,几乎形成了无缝对接的对地打击体系。然而,如果认真研究美军现役的导弹装备,我们便不难发现,美军目前竟然没有装备任何型号的中程弹道导弹和核巡航导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以上世纪70年代末起前苏联开始部署从俄罗斯远东地区楚克奇和堪察加阿拉斯加发射后射程覆盖美国阿拉斯加的РСД-10(西方称为CC-20)中程弹道导弹为借口,在欧洲的北约盟国境内部署射程1800公里“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和携射程2500公里的陆基核巡航导弹。从射程上来看,美国部署在欧洲的“潘兴-2”导弹可以打到莫斯科州,而陆基核巡航导弹则可以打到乌拉尔。苏联军方声称,若美国发射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其飞抵前苏联境内仅需6~7分钟,这意味着前苏联领导人根本没有进行反击程序或转移到地下指挥所的机会。从这一角度而言,虽然美军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不属于战略级武器,却在事实上造成了美国对于前苏联的地缘战略优势。自然而然,前苏联对于美军的这种部署极其不满,要求美国销毁全部中程导弹而非就限制部署数量与美方进行谈判。反之,美国政府则考虑到中程导弹造成的不对称优势以及来自美国社会和害怕欧洲大陆核对抗加剧的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对前苏联的要求予以坚决抵制。 1981年10月,美国和前苏联开始就销毁中程导弹问题开始谈判。由于前苏联在谈判初期坚持中导问题与美国战略防御计划(SDI)并列考虑、不接受“全球双零点(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销毁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方案而执意要求在亚洲地区保留以日本、中国为目标的100个SS-20导弹弹头并反对美国到前苏联的中程导弹基地及试验、贮存、训练和销毁设施和SS-20导弹的生产工厂进行现场核查(同时美方允许苏方采取对等核查作为回应),双方非但在谈判中互不相让,而且还在谈判的同时继续部署导弹,谈判陷入僵局。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与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会晤,双方在中程导弹问题上有所松动。1987年2月,戈尔巴乔夫建议把中导谈判与SDI脱钩,并就完全销毁美苏两国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单独达成协议,即“欧洲零点方案”;两个月后,前苏联同意消除在欧洲的全部短程导弹。1987年7月22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愿意接受“全球双零点”方案,消除部署在亚洲地区的所有中程导弹。1987年9月18日,美苏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就缔结一项中导条约达成了“原则性”协议,并宣布两国领导人将在定于今年晚些时候举行的首脑会晤期间正式签署这项条约。 1987年12月8日,美苏两国联领导人正式在美国白宫正式签署了《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全面销毁中程与短程核导弹的条约》(简称中导条约),该条约规定在条约生效后3年内,美苏必须全部销毁并不再新生产射程为500至1000千米的中短程导弹和射程为1000至5500千米的中程导弹,其中包括前苏联的441枚SS-20、112枚SS-4以及130枚SS-12和SS-23导弹,美国则需要销毁332枚“潘兴-2”弹道导弹和“战斧”陆基巡航导弹,并停止部署计划中的另外240枚巡航导弹,条约要求销毁的核弹头的数目占当时两国核武库规模的3~4%。虽然前苏联需要销毁的导弹数量是美国的两倍,但由于该条约内容解除了美国部署在西欧的中程导弹这个心腹大患,对于前苏联来说算是一桩非常划算的买卖。这将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真正削减核武器、而不是为各自继续增加这类武器规定一个限额的协议,故该条约被誉为“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军控协议”。
图注:1987年12月8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在美国白宫签署《中导条约》,该条约被誉为“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军控协议” 从内容上来说,《中导条约》成为了冷战末期维护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基础之一。对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言,《中导条约》犹如戴在头顶的“紧箍咒”,双方若再有通过部署中短程弹道导弹改变战略形势的打算就不得不考虑违背条约精神可能造成的风险。这种效应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后,作为前苏联国际地位的继承者,俄罗斯政府仍然承认《中导条约》的有效性。然而,由于《中导条约》的作用仅限于美苏/俄两国之间,对于其他国家却没有任何事实上的约束性,这成为了引发区域弹道导弹装备竞赛的隐患之一。具体到南亚地区而言,自1989年印度开始研发射程700千米的“烈火-1”型弹道导弹之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在中/近程弹道导弹领域的明争暗斗就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尽管这种竞争本质上是印巴两国争夺南亚大陆主导权的一部分,然而对于在北印度洋区域有着重要利益存在的美国来说,这种情况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对于美国而言,虽然近些年来美印关系持续向好、双方合作不断加深,然而这种合作基础是建立在共同对抗中国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印度的军事力量发展已经威胁到了南亚次大陆的军事平衡,甚至还有向其他区域范围延伸的趋势,美国当然不能答应。从射程上看,1992年印度试射的“烈火-2”型中程弹道导弹可以攻击距离印度本土2500千米的目标,这意味着从印度境内发射该导弹就能够覆盖中国中西部、中亚大部分地区、波斯湾与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半岛东部、阿拉伯海、南亚全境以及东南亚西部,随后的“烈火-3”则可以将除西伯利亚、日本、中国黑龙江省、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外的全部亚洲区域纳入打击范围。发展到“烈火-5”型时,甚至已经将中东欧和、红海、地中海中东部和北非东部列入射程之内。考虑到美军在这些地域的军事力量部署规模以及《中导条约》签署后美军缺乏中程打击武器的实际情况,一旦美印发生摩擦,后果对于美国来说将难以承受。
图注:从“烈火-3”的射程覆盖范围来看,印度弹道导弹已经与美国的地缘战略和国家利益产生了较大的矛盾,这也是美国对印度发展弹道导弹反应强烈的直接原因 而对于K-4潜射弹道导弹而言,虽然该弹射程仅有2000千米,但由于其搭载于“歼敌者”号核潜艇之上,这就等同于为该弹提供了一个几乎续航力无限的机动发射平台。理论上来说,搭载K-4的“歼敌者”号航行到哪里,以该舰为圆心、半径2000千米范围内就都可能成为K-4的攻击范围。虽然目前印度核潜艇技术尚不成熟、艇弹结合进展也不十分顺利,且“歼敌者”号可携带的K-4本来数量就很有限,然而若战时“歼敌者”号搭载K-4出航,无论如何都可以算得上是准战略级的武器系统。而如果考虑到印度在发展“烈火”系列弹道导弹和“歼敌者”号核潜艇方面体现的在发展战略导弹和战略核潜艇方面的野心,美国就更不可能对印度的潜射导弹发射试验予以认同。可以认为,目前的“歼敌者”号和K-4不过是未来印度的海基战略核力量的验证平台和“铺路石”,从K-4试射折射出的印度的远期目标,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要看更多军事文章请关注军机图微信公众号:JJT180前来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