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延祥:屹立千年的客家“大宅门”

赏金猎人
2012-10-15 14:27:13

宁化延祥:屹立千年的客家“大宅门”
宁化延祥:屹立千年的客家“大宅门” 宁化延祥:屹立千年的客家“大宅门”
宁化延祥:屹立千年的客家“大宅门”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端坐在门槛上,脚下是长长的石板路,青砖灰瓦马头墙沿路生长,像一幅云烟满轴的水墨画。这里就是宁化县泉上镇延祥村。

  杨时后人命名的千年古村

  据《宁化县志》记载:延祥原名丁贵坊,辟于宋天圣年间 (1023~1031年),时有刘东昇避乱由沙县携家至此(刘源)开发,建家立业。宋代理学家杨时第四代孙杨万福于绍兴(1131~1163年)末年徙此地的鹞子窠。之后又有官姓和曾姓迁入。宋淳祐年间(1241一1252年),杨时后人杨五九初居鹞子窠,一日出游见村内有瑞鸡、玉兔架屋而居,加之山清水秀,为应其祥,遂更名为延祥。在数百年中杨姓繁衍最盛,清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年)达390余户,4000余人。延祥虽处偏僻山区,但学风甚佳,明、清时期,这里私塾广布,人才辈出,全村有功名者二百二十余人,其中进士、举人三人,职官者六十人。民国时期泉上镇第一位大学生便是延祥村人氏。民间收藏许多古字画、艺术珍品,保存有200多年的牡丹花和不少古器皿,一派文乡古风。

宁化延祥:屹立千年的客家“大宅门”
宁化延祥:屹立千年的客家“大宅门” 宁化延祥:屹立千年的客家“大宅门”
宁化延祥:屹立千年的客家“大宅门”

  延祥村东连清流县林畲乡,南邻清流县嵩溪乡,东北接明溪县盖洋乡。四面崇山峻岭,东有文塔山,南有九龙寨,西有莲花掌,北有贵人峰、酒坛寨。奇峰挺秀,中间平坦,是个山间小盆地,海拔690米。由于地势险要,清顺治五年(1648年)南明永宁王妃彭氏曾聚众踞此,作为抗清据点,失败后,彭妃被杀,资财散落到延祥民间。

  深院老宅藏着明清古迹

  延祥人崇学重耕,自古就有“诗书之邦”和“文化之乡”的美誉,至今还保存着丰富的古文物、古建筑。

  村貌古朴典雅,全村道路均用花岗条石铺设路心,大部分房屋均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窗画栋,雄伟壮观。现存最为完整的是杨鼎铭故居,建于清乾隆末年(1795年),砖木结构楼房,房宇四周砖墙包围,仅前后两门进出,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屋宇设计属殿堂式风格。大门外第一坪为下马落轿处;第二坪是主人接宾送客处;围墙内是第三坪;进第一大门则是第四坪,然后进入前下厅。大厅有前、后、上、下四厅。每个大厅左右均设有会客厅。左边有横屋三排计35间;右边有横屋二排共28间。整栋屋除四个大厅外,共计99间、天井16口,屋后有花台,房前有花圃。天井中装有花架,奇花异草,鲜艳芬芳。地面全以条石、砖块铺设、古朴雅致。其前上厅悬挂有清道光年间学院李嘉端赠给杨封的“学绍金华”金字匾额,后上厅挂着“敬义堂”大横匾。“聚族堂”、“福荫堂”、“绵衍堂”厅堂内也有“文豪甫著”、“代有文豪”等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留下的牌匾。

  延祥的门楼也颇有特色,有外门、内门、厅门数重,站在外门抬眼,是高挑的马头墙,门楼上嵌有一块块缀满人物、花鸟、鱼虫形象的砖雕。

  牡丹贡茶飘香数百年

  延祥村村民杨加亨虽然只有56岁,但对延祥的历史还是如数家珍。

  他说,延祥村有两件物品实属罕见。一件是傍岭上的牡丹。清乾隆年间邑庠文学生杨葵喜爱诗字画和花卉,从外地精选了多种花卉回延祥村培植,以供观赏。现存的这丛牡丹已经有200多年了,最茂盛时,株高达2米,花朵难计其数,现在还年年开花。

  二是孔坑贡野生茶。孔坑地处延祥的西园,海拔7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所产茶叶有“贡茶”的美誉。相传清康熙年间,延祥人杨德安任浙江金华府尹,与举人杨大翔赴京时,把家乡的孔坑野生茶供奉给皇上品尝,得名“贡茶”。解放后,孔坑贡茶多次赴京和省市参展,远销台湾和港澳地区。如今,这片94466平方米的孔坑野生茶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

  岁月悠悠,延祥古村,堪称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也是客家文化的一座风情园。当地村民希望,能像连城培田、清流赖坊等历史文化名村那样,保护好古村,开发旅游业,为世人留下这片客家文化瑰宝。(记者 罗旺水 俞祥波 文/图)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