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工进军印度一箭双雕,给了俄国人什么打击?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军事工业体系的大部分遗产,但是很不幸的是,很多的其他遗产却按照归属所在地原则留给了其他国家,比如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其中,作为苏联时代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乌克兰获得了安东诺夫设计局、黑海造船厂以及大型的发动机研发机构和洲际弹道导弹研究中心,乌克兰努力维持这些具备先进技术的国防军工企业的运转,在乌克兰无法为其发展提供足够订单的情况下,鼓励这些企业积极寻找国外客户,出售武器和零部件、技术,当然,也包括为世界范围内大量装备的苏式武器提供后勤服务。
众所周知,中国是乌克兰军工业的大客户,相比俄罗斯,乌克兰更加乐意在价钱和技术转让方面对中国提供优惠,尤其是在一些俄罗斯不愿意出售的技术方面,不论是大型舰用燃气轮机还是空空导弹导引头,同时,乌克兰也在向所有可能的用户推销自己的产品,比如向巴基斯坦出售改良过的T-80主战坦克,一举击败了当时金标的中国产品,这也是乌克兰对外军售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单。不过,其中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导致乌克兰和印度的关系长期冷淡:印度对乌克兰向自己的潜在战略对手出售可以压制自己装备的坦克十分不满。
而现在,乌克兰似乎为了打开印度市场,近日,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报道称,在一个政府级代表团的带领下,十多家防务公司在印度国际防务展上展示新项目,乌克兰试图拥抱印度和打破俄罗斯对苏联时期武器平台的垄断。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海军项目负责人尼古拉·戈尔季延科说:“印度目前已经允许我们自主参与国防项目,我们将提供新的解决办法来管理和整修苏联时期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母,我们的报价比俄罗斯便宜50%。”目前乌克兰每年与印度的防务业务超过1亿美元,并计划在今后3年增至5亿美元。
目前,虽然印度军队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欧洲和美国生产的那些武器装备,比如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和美国制造的C-17大型运输机,这二者在竞标中分别战胜了俄罗斯的苏-30MKI重型战斗机和价钱只有C-17三分之一的伊尔-76运输机。不过,由于长期装备苏俄武器系统,目前印度三军中仍有超过70%的武器是苏俄产品,也就是说,即便是不对其进行一比一置换,仅仅对这些数量庞大的武器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就是一笔巨额订单。
军事评论员赵喜说,与出售成套武器系统时签订的巨额订单不同,大多数人都对维护和升级这些武器系统所花费的费用不太关注,事实上,对于军火公司来说,后者的利润更大,因为其具备对升级维护该型装备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乌克兰在出售成套的武器系统方面不具备优势,毕竟,相比俄罗斯,乌克兰的工业体系更不完整,但乌克兰不仅在很多分系统和零配件研发方面具备很大优势,在升级改造老旧的苏式装备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很多国家都选择乌克兰的升级套件或者维护服务,如果没有乌克兰提供的零配件供应,很多装备苏式武器的国家,其军队将无法有效运转,即便是俄罗斯,在失去乌克兰提供的零部件之后,很多武器系统都无法继续生产,包括其在建的先进护卫舰和“卡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
印度长期以来在其苏制武器维护上,都是选择俄罗斯,不过,根据俄罗斯的商业风格,其在售后服务上一贯都有很坏的名声,服务差,要价高,而且某些零部件俄罗斯本国已经停产,无法提供给印度,比如印度空军装备的米格-21战斗机上,某些零部件居然是中国制造的,当然,这绝对不是中国直接出售的,而是在国际市场上倒卖而来的。乌克兰准备以更低的价格抢占印度市场,一方面是为了经济利益,养活乌克兰庞大的军工产业,另一方面,一旦获得印度市场,也将对俄罗斯造成打击,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毕竟,现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已经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