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朝鲜四郡之一--第二玄菟郡与高句丽国家的兴起

吴晓布
2016-04-13 11:37:13

历史上的朝鲜四郡之一--第二玄菟郡与高句丽国家的兴起

玄菟郡从汉武帝时设置到北燕冯弘时灭亡,经历了五百多年,期间三迁四置,不断西徙。高句丽政权建立在玄菟郡辖区之内,受玄菟郡的管辖。但是随着高句丽的日益发展,对玄菟郡时附时叛。

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灭卫氏朝鲜,设四郡,即乐浪郡、玄菟郡、临屯郡和真番郡。到汉昭帝时期对朝鲜四郡进行调整与合并。《后汉书·东夷列传》:“至元封三年,灭朝鲜,分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至昭帝始元五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丽。自单单大领已东,沃沮、秽貊悉属乐浪。后以境土广远,复分领东七县,置乐浪东部都尉。”

根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乐浪郡,武帝元封三年开。莽曰乐鲜。属幽州。户六万二千八百一十二,口四十万六千七百四十八。有云鄣。县二十五:朝鲜,讑邯,浿水,水西至增地入海。莽曰乐鲜亭。含资,带水西至带方入海。黏蝉,遂成,增地,莽曰增土。带方,驷望,海冥,莽曰海桓,列口,长岑,屯有,昭明,高部都尉治。镂方,提奚,浑弥,吞列,分黎山,列水所出。西至黏蝉入海,行八百二十里。东暆,不而,东部都尉治。蚕台,华丽,邪头昧,前莫,夫租。”

至于为什么汉昭帝将设置在沃沮城的玄菟郡并入乐浪,而将玄菟郡迁至句丽,史书上只是简单的记载“后为夷貊所侵,徙郡于高句丽西北,更以沃沮为县,属乐浪东部都尉。”文献上并没有对“夷貊”详细的记载。周振鹤在《西汉政区地理》中认为侵犯玄菟的夷貊“可能包括高句丽族(《魏志·高句丽传》言高句丽有别种曰小水貊,可为旁证),推想他们大约是切断了沃沮城与玄菟郡其它地区的联系,因此玄菟被迫内迁,沃沮城只好移属乐浪。”

历史上的朝鲜四郡之一--第二玄菟郡与高句丽国家的兴起

而玄菟郡的西迁为高句丽国家的起源提供了契机。玄菟郡的设置从政治上为高句丽国家起源提供动力:巩固了原本产生于军事领域的等级特权;并为区域族群意识的形成提供契机,实际上起到了为国家起源提供社会限制的作用。汉政府对第二玄菟郡采取的是以郡县体制为辅,土著自治为主的模式,原部族首领成为汉王朝的地方行政长官。《汉书·王莽传》:“先是,莽发高句骊兵,当伐胡,不欲行,郡强迫之,皆亡出塞,因犯法为冠。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为所杀。州郡归咎于高句骊侯驺。”可见,高句丽县下还有高句丽侯驺,并且有一定的权利才可以使“州郡归咎于高句丽侯驺”。国家形成的两大标志,是公共权力的产生和按地域而不是血缘组织人民。玄菟郡的建立使得在今通化、恒仁地区的“貊人”集中在一个政治组织之下,强化了区域内部的联系,奠定了高句丽国家形成的基础。

第二玄菟郡从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到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存在了近两百年。从第二玄菟郡下辖的三个县的布局来看,第二玄菟郡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控制、限制这一地区的貊人。第二玄菟郡下辖高句丽、上殷台和西盖马县。高句丽县控扼通辽东郡之路,上殷台县控扼北出辉发河、松花江之路,西盖马县控扼通朝鲜东海岸之地。但是就高句丽民族的发展来看,第二玄菟郡设置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第二玄菟郡并没有从根本上限制貊人的发展。

历史上的朝鲜四郡之一--第二玄菟郡与高句丽国家的兴起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