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六加油机是中国空军的无奈选择,与世界主流加油机相比就是异端
据媒体报道,国外摄影爱好者网站上的一张图片显示,一架伊尔-78加油机刷涂一新准备交付。照片信息显示拍摄于2016年4月,地点是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的库利巴基诺机场。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架伊尔-78加油机的涂装与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涂装类似。2014年3月,据国外军事网站russianplanes最新发布的照片显示,一架疑似为中国空军部队建造的伊尔-78大型空中加油机正在试飞。该russianplanes公开的这张照片中,一架正在试飞的伊尔-78加油机刷涂了与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新式涂装十分相似的图案。这种图案很有特点,上蓝下白,在机体前端有波浪状的边缘。
中国空军很早便意识到了空中加油的重要性。早在80年代,中国空军便考虑使用英国空中加油设备和运-8飞机组合,构成空中加油机。然而要命的是,中国空军当时主力战斗机为歼-6、歼-7和歼-8,均为二代战斗机。二代战斗机设计上突出高空高速特点,其中低空和低速性能并不理想。运-8的巡航速度仅为550公里/小时,最大速度也仅为662公里/小时。在这一速度下,二代战斗机的飞行将较为不稳定,无法完成与受油口的有效对接。
中国空军不得不转变思路,于80年代末转而寻求轰-6中型轰炸机为平台改造空中加油机。喷气推进的轰-6飞行速度可以满足二代战斗机的需求,满足第三代战斗机更不在话下。1990年西飞完成首架轰-6空中加油机的改装,命名为“轰油-6”。1991年12月31日轰油-6与歼-8型战斗机首次对接成功。首批轰油-6于1995年开始服役,并在1997年成立建制单位,1999年参加国庆大阅兵,首次对外公开展示。
轰油-6载油约为18.7吨,载油量并不大,仅够2-3架歼-8D战斗机使用。作为一款50年代技术水平的中型轰炸机为平台改进的加油机,轰油-6本身就存在耗油量较大,航程也不算远。由于机内空间需要对高速飞行需求进行妥协,其远不如运输机或客机那样拥有宽阔的机舱空间。因此,轰油-6至多只是解决空中加油能力的有无问题,对中国海空军解决作战飞机腿短的问题。
中国曾于2008年向俄罗斯订购了4架伊尔-78加油机,但由于生产方破产,合同直到2013年才恢复执行。然而,此时需要等待俄罗斯空军31架伊尔-78M-90加油机的订货后才能开始为中国空军生产。中国在2011年向乌克兰求购3架原属乌克兰空军的伊尔-78,据称首架伊尔-78在2014年交付。然而,目前仍然没有公开报道可以证实这批飞机已经到货,轰油-6仍然在挑大梁。
伊尔-78载油量是轰油-6的近3倍,可以大为改善中国空军的加油能力。不过,考虑到俄罗斯不靠谱的风格和乌克兰无力更多供货的困境,中国空军还是等运-20更为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