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戏楼垮塌犹如被推倒民房 废墟中不乏神来之笔梁柱上彩画清晰
戏曲逐渐淡出百姓生活,北京古戏楼的数量也在随时代变迁而削减。4月8日,见证南窖村339年岁月沧桑的古戏楼突然垮塌,疑为年久失修自然衰败,该建筑系房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北京的古戏楼又少了一座。 据了解,2014年4月29日,就有网友写过一篇博文,题目是“南窖村濒临消失的古戏台”。博文中提到,南窖村明清开始采煤,围绕煤炭开采、运输等逐渐积聚成村,随着人口增加,寺院、戏楼也应运而生,但随着历史的演变,戏楼逐渐荒废。在博文中,网友就对南窖村戏楼流露出悲观之情,结果不幸被其言中。 在看到戏楼的废墟后,乍看犹如被推倒的民房,台基和柱础石尚可辨识,方显此地不同寻常。曾经相依为命的建筑构件,梁柱、椽子、博风板、石板瓦等,如今相互叠落,还埋着口空棺材,现场一片狼藉。 仔细观察,废墟中不乏神来之笔,梁柱上的彩画清晰,能看到人物、神兽以及太极图案,仅存凋零之美。
此外还可以看到,2015年10月挂设的不锈钢的文保牌,依然悬在倒塌的梁柱上,提醒人们这是一处“房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某曾记录下遗迹的面貌,据吴某拍摄的文物“遗照”显示,古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台表演、后台扮戏。古建“墙倒房不塌”,墙体多已无存,瓦片多有缺失,仅靠十根柱子屹立不倒,犹如一副风雨飘摇的“骨架”。 梁檩上满是彩画,这在山区戏台中并不多见。彩画不仅有人物故事,还有渔樵耕读、骏马异兽。正中的脊檩上,记录下戏台始建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年重修。如今这些先贤手笔、历史信息,多掩埋在废墟当中。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某分析,南窖戏楼垮塌,很可能是因木材糟朽,日常保护缺失所致。木结构建筑,30年不维护,就存在危险。 当前最紧迫的,是用防雨布苫盖好现场,防止彩画受到酸雨侵蚀。此外,遗迹尚存修复的可能、相当于落架大修,若修复须尽量使用原有材料。(来源:新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