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列表图 那些行为异常的皇帝是怎么被教出来的?
文:泊风 在上一次的文章中(戳右边阅读→明代皇帝奇葩多?都是老师没教好),我们从宗室教育角度讨论过了为什么明代频现行为异常的皇帝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第一点是由于太子的启蒙教育都交给了后宫和宦臣。第二点是由于皇帝们不作为,对皇子教育不在意。第三点对太子的教育体制执行的根本不严格,皇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没法得到保证。但从根本上说,造成明代频无法核心原因是在嫡长子直接继承太子位的状态下,无论是皇子们还是太子,都没有认真学习的意愿。
这是从宏观上对明代皇子教育进行的分析和评判。但还是不难发现,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些在知识水平和执政能力上都不错的皇帝。比如明世宗朱厚熜,在任时就为张居正改革和“隆庆新政”奠定了较为清明的政治基础;明神宗朱翊钧,在他任内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迅速,张居正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明思宗朱由检,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后世皆对于他的评价都比较高,认为崇祯皇帝非亡国之君。 这几位在执政前期,都显露出来一副中兴之君的气度来,只不过世宗和神宗都在后期的执政过程中,出现了殆政情况。 为什么朱厚熜,朱翊钧,朱由检都能够有不错的执政水平呢? 其中一个原因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他们在幼年时的教育,相比起其他没有落实到实处的太子,有人为他们的教育负责。
【杨廷和】 朱厚熜本身不是太子,而是武宗朱厚照的堂弟。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太子,有没有受过太子教育,在继位前皆是在王府读过的。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在史书里有着这样的记载:“王嗜诗书,绝珍玩,不畜女乐,非公宴不设牲醴。”估计对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朱厚熜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另外在继任后,内阁首辅杨廷和,针对帝国的继任者进行了细心的照料和教育,因为定朱厚熜为继任皇帝,即杨廷和与明武宗生母张太后的决议。 在辅佐世宗是,杨廷和经常对朱厚熜上疏,提出要求,劝世宗:“……勤学问,慎命,明赏罚,专委任,纳谏诤,亲善人,节财用……”世宗也不负众望,在前期十分的勤政,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明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来。只可惜在后期的“大礼仪”之争“后,对治理国家心灰意冷,从此沉迷于道教的迷幻世界之中。
【张居正】 神宗朱翊钧是明史中喜闻乐见的一个皇帝,因为就算在不上朝的十几年里,国家的政治依然保持清明和稳定。很多学者家就喜欢神宗入手,讨论有明一代的政治制度的最超乎寻常的一点——皇帝就算殆政,国家机器依旧可以照常运转。喜欢研究明史的爱好者们的必读书《万历十五年》也以万历皇帝为例对传统明史观点提出了质疑—明代真的是中央集权继续发展的朝代嘛?但此文不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细心的读者可以在留言区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但为什么神宗在前期还是显露出了相当高的执政水平和文化水平呢? 对这段历史熟悉的明史爱好者们都知道,内阁首辅张居正对神宗的教育可谓是事无巨细,在此处就不进行过多的复述。只可惜同世宗朝一样,最终神宗和张居正反目成仇,在张居正死后对其进行大肆鞭挞。 伴君如伴虎,作为臣子对于强于自己的皇权企图进行约束时,总是以个人命运作为赌注的。杨廷和与张居正便投入了赌局中,输赢参半。有一位也输了,不过他的惨败,却换来了有明一代最后的尊严——崇祯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 崇祯皇帝在任时,对外对内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内部农民起义和外部异族入侵的重压之下企图扶大厦于将倾,只可惜最终在历史各方面的影响之下,最终还是迎来了覆灭的命运。有友人曾从明末历史中抽丝剥茧,企图理清明王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从十个角度对明代灭亡进行讨论,只可惜世事纷繁,恐怕难见友人将其付诸于笔墨之间。倒是希望睿智的读者们能够给出一个思路来,到底是什么使明代最终走向了灭亡呢?气候原因?经济原因?瘟疫原因?小编很期待与分享您的意见。 说到崇祯帝,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困惑——为什么在频现昏聩皇帝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崇祯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呢?这就只能从那位最终不得善终的臣子说起。
【文震孟的书法作品】 文震孟在他的一生里,两次被隐退,一次被革职,其根本原因都是对把持朝政的势力进行直接的攻击。他攻击的对象一位是臭名昭著的魏忠贤,一位内阁首辅温体仁,在权力的漩涡中最终被搁浅,病死于家乡。 崇祯皇帝的出阁教育,恰恰就是这样一位不怕得罪权贵,长以屈原为榜样的臣子完成的。 文震孟在对其讲经的时候,就已经对朱由检表现出非常严格的要求来。在有一次给朱由检讲经的时候,朱由检的体态并不合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翘起了二郎腿,此时的文震孟在讲课时恰好讲到《尚书》中的《五子之歌》,便朗诵到:“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之后便直勾勾地盯着朱由检的脚,吓得朱由检不得不慢慢地收回脚。 在农民起义军烧毁了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坟陵之后,文震孟作为帝师深表痛心。就写下了《皇陵震动疏》,直言不讳地指出当时社会纷乱的源头——党争烈、腐败兴、边事坏、军纪崩。崇祯在阅览之后,就立即处死杨一鹏,重新修建明太祖陵墓,并且再一次发出了罪己诏。 在史书中的文震孟,不似其他明朝帝王之师,勉强地去教育帝王,或者直接把帝师之位作为自己向权力巅峰攀登的手段,而是真的踏实的履行着对于教育与辅佐崇祯帝的任务。 不过文震孟成为天子之师,是崇祯登上皇位之后的事情,他对崇祯的尽职尽责,只能是崇祯励精图治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在正史中,崇祯在被哥哥朱由校立为信王前的记录非常少,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在明末时,还能显露出一代中兴之君的气魄,恐怕又要留给读者您去解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