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向冲突双方出售武器,俄罗斯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提出改革开放,将国家建设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提出军队要忍耐,不仅大量裁减军队,试图将这只员额庞大却装备着落后武器和战术思想的军队实现现代化,同时,军费限制使得很多武器研发项目在下马的同时,大量减少军事订货,大量军工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将目光转移到了国外。80年代爆发的两伊战争以外挽救了大批中国军工企业,纷纷大量向中国订购军火,虽然当时这些中国制造的武器弹药性能低劣,但胜在价格便宜量又足,同时也很适合文化程度偏低的伊拉克和伊朗军队操作。来自两伊的订单不仅挽救了这些军工企业,也为中国当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不过,在当时以及事后,中国政府承受了极大地国际压力,向战争冲突双方公开提供武器本身就违反国际法,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此后,中国在对外出售武器的时候极为小心,尽力避免向那些冲突地区提供武器。
按照目前的国际规则,当一个国家处于战争或冲突状态的时候,很多国家都禁止向其提供武器,诸如在叙利亚战争中,尽管叙利亚特使多次来到中国请求购买武器,哪怕是交付已经在冲突前订购的武器,出于负责任的态度以及政治考虑,中国方面拒绝了其要求。当然,在目前来看,很多国家都会向自己支持的政治势力提供军事援助,比如俄罗斯对巴沙尔政权的军援,西方对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军事援助,除了提供武器之外,还提供战术指导和人员训练。不过,很少见到有国家同时向冲突双方提供武器的。大多数国家会持中立态度,努力调解的同时,向双方实行武器禁运,以避免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近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爆发激烈冲突,对这两个效果来说,其库存武器有限,除非得到外来军事援助,否则将很快就会因为缺少足够的武器而无力继续打下去。不过,近日俄罗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将继续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出售武器。按照他的说法,军售可使两国相互威慑,形成均势,有利于维持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的和平稳定。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当天播出的《周六新闻》节目中说,作为最新一轮纳卡冲突的主要调停方,俄罗斯无意暂停向冲突双方出售军备。他认为,购买武器的目的不只是要在某天使用,更是要作为一种威慑因素,迫使对方不敢挑起冲突,“冲突双方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军事评论员赵喜说,在很多没有爆发冲突的地区,比如东南亚,出于地区安全局势考虑,会保持军事平衡,不过这些国家大多数时候都会选择不同的武器来源国。目前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已经爆发激烈冲突,其使用的武器大多是苏联时代的装备,也有部分来自俄罗斯,毫无疑问,就目前的局势看,俄罗斯一旦向双方提供武器,将会被马上应用到冲突中去,造成更多的军事人员和平民伤亡,更大的物质损坏。俄罗斯此举无疑是在恶化地区局势,相信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也会看到俄罗斯希望加强对这两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增强控制的企图。就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地缘政治情况来看,其很可能会选择投往西方,寻求安全保护。俄罗斯此举是在看不明白有何好处,为了一点点经济利益就使得两个国家扩大冲突并有可能倒向西方,俄罗斯人的想法目前还没有看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