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知道日本长年用军机空运重症患者?默许其借此练兵
作者:Katan
日本除了本土四岛外,还有6800多座离岛,其中250多个岛有人居住。这些岛上虽有较完备的生活基础设施,但由于医疗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医护人员奇缺,一旦有人突发重病,就不得不立即转移到本土大医院救治,如此一来,势必要有专门从事转移病人这一特殊任务的机构和人员。
放眼全日本,只有自卫队具备出众的快速反应能力执行这一兼具公共性(说白了就是“出力不为挣钱”)和紧急性的特殊任务。2014年,自卫队收到病人紧急救助申请417份,海空自卫队出动C-1(如图所示)或C-130运输机、P-3C巡逻机442架次,飞临位于西南地区和日本海地区的五岛列岛、先岛群岛、奄美诸岛、伊豆诸岛、小笠原诸岛转移出2237名重症患者,紧急飞抵日本本土各大医院抢救。
需要说明的是,自卫队从离岛紧急运送重症患者可不是“学雷锋做好事”,而是履行法律明文规定的的职责,属于自卫队“救灾出动”8种形式中的一类,也是其密切“军民关系”的重要军地合作项目之一。过去10年,位于离岛地区的日本地方政府动不动就请求自卫队派飞机救人,导致后者疲于奔命。近年来,由于地方专用医疗飞机陆续服役,海空自卫队的重症患者救助数量才有所减少,但2015年仍收到407份紧急救助申请,比2014年略有减少。
从遥远的离岛向日本本土远程运输重症患者,对飞机性能是一大考验,所以采用的机型只能是续航时间长、载重量大的固定翼飞机。为使这项任务从自卫队的“业余活动”升级为“专业特长”,航空自卫队于2006年专门组建了用于民间和自卫队重症患者远程救助运输的“航空机动卫生队”。
其配备的飞机本身就是一所空中野战医院,机载医疗设备达到了重症监护室水准,多功能监控器、人工呼吸机、各种超声波诊断仪一应俱全,防噪防振性能和照明设施也较普通运输机大为改善。1架飞机通常有2个医疗组,每组配2名医生、1名护士和1名管理人员,可同时收容4名重症患者和15名非重症患者。 对于身处离岛的重症病人来说,能不能登上自卫队的飞机绝对是生死攸关。2015年11月,宫古岛上一名4岁男孩突发高热惊厥、全身抽搐不止,受限于岛上医院简陋的条件,院方提出转院申请,请自卫队将男孩转移至冲绳县首府那霸的医院,可偏偏那天下大雨,飞机根本无法起降,最后不得不派驻该岛的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日夜兼程驶向那霸。但舰艇航速毕竟没法和飞机相比,最终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那名男孩于第2天在巡视船上不治而亡。
2010年,九州南部的德之岛德洲医院收治了一名腹痛难忍并呕吐不止的女性患者,院方初步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但这所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出差在外,仅有1名外科大夫和1名实习医生,人员和设备都跟不上,不得不求助于自卫队。海上自卫队鹿屋航空基地第一时间出动1架C-130运输机飞抵该岛,将患者顺利转移到九州最南端的鹿儿岛市,使其及时接受手术后转危为安。
实际上,以日本的综合国力,依托民用航空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的政府医疗航空队并非难事。但其之所以坚持在和平时期以自卫队作为承担这项任务的主体,显然有“平战结合+借机练兵”的潜在意图。这些有人居住的离岛大都属于拱卫日本本土的重要桥头堡、战略岛,一旦有事,自卫队就可“熟门熟路”地切换为“战时模式”。到那时,他们运送的可就不是重症患者,而是荷枪实弹的武装部队了。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才是真正的“离岛军事化”,但多年来却从未见驻军当地的美国因此而指责、批评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