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冲突的孩子会不会没出息?

徐林Grace
2016-04-30 17:33:04

【亲子沟通如何说专家微评】:

孩子不愿与人发生正面冲突,遇到矛盾总是能躲就躲,能让就让。看这样的孩子,家长难免担心他长大以后变得胆小懦弱,逃避问题,不敢承担责任。这些担忧是不是杞人忧天?不愿与人发生冲突是不是懦弱?需不需要改变呢?听听作者怎么说。

作者:王薇

晚上写作业,发现小儿子抓耳挠腮,我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话。被逼急了才小声说涂改带被弄坏了。一想到在学校他也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完不成作业,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问:“爸爸昨天不是刚刚给你修好吗?”

儿子低声说:“今天又被同学摔坏了!”

“还是上次那个同学吗?”

“不是”儿子声音低到几乎听不见。

“他是故意的吗?”我厉声问。

儿子先摇摇头,又点点头,然后就一声不吭。

“就是因为你遇见任何事情都不表态没有立场,所以别人认为你好欺负,才总是损坏你的东西。你自己都无所谓,别人当然更不在乎你了!” 我控制不住自己开始说教。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最近买了三个涂改带,带到学校就丢了两个,没几天又坏了一个。又买又坏不断重复,他的东西不是丢失就是被损坏。偶尔的丢失和损坏我能理解,小男孩难免顽皮淘气,可是总是他的学具被丢失损坏,我就不乐意了。

联想到他平时的表现,我就更加窝火。每次他和同学一起玩,遇到挑衅,他从不愿和人发生正面冲突,总是能躲就躲,能让就让。好多次看到他被人追逐和推搡,他要么跑开,要么退让,我特别生气。一是看到他被人欺负有些心疼,二是担心他长大以后不敢直面冲突,绕着困难走,变得懦弱、逃避问题、甚至不敢承担责任……我越想越怕,越想越气。

害怕冲突的孩子会不会没出息?

我并非主张孩子横行霸道争强好胜,只想他遇事有态度,不计较可以,不代表没立场,别每次闷不吭声被人欺负,尽吃哑巴亏。这几乎成为我的心病,虽然目前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可是一想到未来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我就焦虑不安。

有次和朋友聊起我的担忧,朋友不以为然地说:“我觉得你儿子没毛病,倒是你的想法有问题。”

我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未来男孩子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面临更大挑战。如果现在遇到问题都躲躲闪闪,长大以后也难免逃避和不敢承担。懦弱对于男人是致命地弱点。”

朋友反问我:“遇到矛盾一定要正面冲突才算勇敢吗?如果你孩子一天到晚惹事生非,你是不是也很烦。而且,我看你儿子性格温和善良,也很体贴人,这难道不是优点吗?有的冲突用脑子解决更好。”

和朋友聊完,我自己也在思考,不愿与人发生冲突到底是懦弱还是宽容,到底需不需要改变?

懦弱和宽容的区别是什么呢?

懦弱是没有原则和底线的退让,而宽容是善意的理解与包容。区别是懦弱在情绪上表现为不甘与无力,而宽容表现出的是一种淡然和放松。

于是,我认真观察儿子在处理冲突时的表现,大部分时候都不太计较。即使看似吃点小亏,情绪上也没有大的波动,该玩还玩,该闹还闹,可见在他心中并没有被欺负和受委屈的感受。难道是我想多了,或者是我带有太多主观判断和干预在里面?

静下来想想,也确实常常听到周围人夸他:说他与人为善、心地宽厚;他的人缘还不错,走到哪里都能跟人友好相处。特别是外出聚会,我经常让他照顾一下弟弟妹妹,他也很耐心。可这些是我常常忽略和觉得理所当然的部分,一心关注那些没有达到我要求和没做到的部分。

我得出一个经验,到底孩子是不是懦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

一、是否有负面情绪,比如恐惧无助感。

二、是否有消极行为,例如悲观、抱怨、迁怒他人。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意味着孩子是在自己可接受、可控的范围进行社交活动,家长大可不必过度担心和干预。成长本身是一个需要独自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我们无法代替他完成。

而如果你判断孩子出现的是胆小怯懦的行为,可以分析一下形成原因是什么。一般可能有一下三种:

一、过度保护:

家长大包大揽、过度溺爱、越庖代厨。父母因疼爱孩子,代替孩子做选择、做决定、甚至代替完成,导致孩子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儿,什么都不用做、也不敢做、反正可以依靠他人解决,久而久之让孩子产生严重依赖心理。最终孩子变得畏畏缩缩,不敢面对问题。

二、过度管教:

家长太强势,对孩子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凡事指指点点,这也不行那也不让。经常训斥,责骂甚至体罚孩子。太多束缚让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因而自我信念越来越弱,最终形成懦弱性格。

三、过度期待:

有着完美型人格的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达到预期,长时间的挫折感导致孩子不愿尝试,自我放弃

找到孩子问题的成因,家长可以对症下药:

过度保护型家长要舍得放手。该让孩子做的事情绝不代劳,该让孩子解决的问题不要出手,耐心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过度管教型家长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犯错。多肯定少否定,多引导少约束。让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调整行为。

过度期待型家长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多鼓励少苛责。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不制定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计划,让孩子从小事上点滴积累自信。

近期,Facebook上一则漫画,其中有一句话是:不要帮你的孩子清扫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尊重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体验,尊重孩子的选择。让我们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