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搞定熊孩子,你也能学得会!爱发怒的爸妈看过来

徐林Grace
2016-05-02 21:34:09

【亲子沟通如何说专家微评】

很多父母在评论我们的文章时,都讲述过育儿过程中的负面体验,那种愤怒、沮丧、无力、挫败的感觉,让大家对孩子又爱又恨。本文介绍的“游戏力”“蓄杯”“调频”“联结”的概念,是科恩博士在几十年儿童工作中总结的行之有效的育儿方法,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你也可以把这种更为轻松、愉快并且十分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带到你与孩子之间,让自己重新爱上做父母!

作者:Karen

早晨醒来发现,几天没见面的老大似乎对我有点陌生,不敢确认是不是妈妈回来了,一大早在床脚转悠却不靠近。我伸出一只手指,嘴里发出机器人一般的声音:“哔啵,请求连接,哔啵,请求连接!”孩子有些疑惑,却慢慢走过来,握住了我的手指,眼里出现笑意。他握住后立刻又放开,要求再来一次!几次之后,我们发展出用头连接,鼻子连接,和嘴连接的新方式,随之而来是越来越大的笑声。这下孩子终于确定是妈妈回来了,放松地窝进了我的怀抱。一天就这样开始,哪怕我连夜奔波只睡了几个小时,也感到充满了能量,欢喜满溢。

《游戏力》作者劳伦斯·科恩博士本周开展第一次中国之旅,为参加为期三天的工作坊,我特意把孩子们送回了奶奶家,以便轻松投入到学习中。于我而言,活动结束才是学习的开端:过去因喜爱《游戏力》,做过其读书会和实践,这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科恩,更是被他所致力推广的游戏力理念深深打动。如果每一位父母在育儿中都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更加富有创造力的方式处理育儿中的冲突和情绪激烈的时刻,我相信大家都会爱上做父母这个最有趣的职业。有太多值得分享给大家的内容,趁着记忆鲜活,记录下来一些我的理解,分享给期望育儿过程更加轻松愉悦的父母们。

“游戏力”是什么?

《游戏力》的英文名称是《Playful Parenting》,据科恩透露,最初给书起的名字是《Playing by heart》——用心玩耍。我的理解是,“游戏力”就是指用孩子听得懂、看得懂的方式和他们沟通,在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有许多欢笑,在对方眼里看到彼此,让爱意更浓,同时对积压情绪进行释放。当游戏结束的时候,无论你还是孩子都感到满足和充满力量,之前的矛盾和无力感全然消失。

每个人都有“爱之杯”

科恩特别擅长用比喻来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其中对父母来说最有帮助的一个比喻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爱之杯”。你可以想象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杯子,里面装着他获得的爱和关心。当杯子很满甚至要溢出来时,人会感到平和,充满力量,乐于合作;反之,当人感到疲惫、饥饿、或是觉得自己缺乏爱时,这个杯子就空了,此时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想方设法把杯子再重新填满。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玩玩具,就会冲上去抢。一般来说,我们看到这个抢的行为,都会觉得孩子做得很不好,攻击他人,蛮不讲理。可当你用“蓄杯”的比喻去看孩子时,就会很容易看到孩子的需求:抢玩具,因为他以为那个玩具可以帮他把杯子“蓄满”,他真正想要的是足够的关心和爱。如果我们能看到这点,就可以想办法与孩子联结,并且给予他足够的爱,而不是蛮横地把玩具强抢回来,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杯子更空,感觉更糟糕。

同样的,父母也有“爱之杯”,只有当我们的杯子是满的时候,才有能力把我们的“水”分一些给孩子,帮他们“蓄杯”。生活中,常常看到很多父母抱怨日日操持家务或者夜夜加班感到非常疲惫,那时他们的杯子估计早就空了,也需要“蓄杯”,哪里还有能量分给孩子。难怪晚上下班回家后的父母或者长期全职的妈妈们,经常容易对孩子的一些小事火冒三丈,甚至辱骂殴打。时时关注自己,将自己的杯子蓄满,是父母保持平和的重要方式。

“游戏力”其实是给两个杯子同时“蓄杯”的好方法。大家或许都曾有过这种经验,当你抱着小宝宝,深情地望着他的眼睛时,你会感到无论是你还是宝宝,都很满足,不由自主就向对方微笑。那个过程就是与孩子相互“蓄杯”的最初形式。曾经有一晚,我疲惫不堪,孩子们却满屋乱窜,不去洗漱。快要崩溃的那一刻,我灵感乍现,将几乎夺口而出的吼叫声转化为放声歌唱:“我们要,我们要,我们要睡觉;我们要,我们要,快快去洗漱;你们要,你们要,再不回来,我就要变成老妖婆!” 就这样,原本要爆发的激烈冲突,变成了大笑的配合,而我也在歌声中舒缓了情绪,重回理智。

先“调频”再“联结”

市面上的很多育儿书籍,都会教父母和孩子产生“联结”:比如通过身体、眼神、语言让孩子感到与你的亲近。但科恩特别强调一点:一定要先“调频”,确保和孩子在同一频道再开始“联结”。“调频”是什么意思?比如今早孩子轻轻走近我时,看得出来他并没兴奋地扑过来,而是在观察。如果当时我特别兴奋激动地把他抱起来举高高,或许他会有点诧异,甚至感到害怕和不适;如果我不理他,让他出去,我再睡一会儿呢?孩子显然也会觉得失落并加深距离感。在那个当下,我想到尝试“调频”的方法,用他的节奏与他做联结:伸出手指温和地发出邀请,带着孩子能领会的游戏方式,让他用自己的速度靠近我,这就是“调频”的过程。

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如果不“调频”就冒然“联结”,等于说你在用孩子没法接收到的波段发送信息,沟通效果可想而知。我猜测有一些父母们有这样的尴尬:当孩子痛哭时,你尝试安慰他,孩子却总是听不进去,其实就是没有“调频”就想“联结”造成的。

《游戏力》并不是一本教你怎么玩游戏的书

这次有机会给科恩博士翻译线上讲座,我借机问他:“《游戏力》并不是写怎么玩游戏的书,对吧?我觉得你更想告诉读者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大家可以在你的例子中寻找灵感,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家庭的游戏。”科恩很认同我的说法,很多人建议他把书中的游戏全部列个清单,方便父母们查阅,以便“对症下药”,可是他一直拒绝去做这件事,也不希望家长们去做这样的整理。因为这并不是一本教人怎么做游戏的书,而是希望透过他所有的例子、比喻,让家长们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游戏力”,当你不带评判与自我情绪,蹲下来认真观察和体会孩子状态时,你就自然知道孩子在什么频道,并出现游戏的灵感。

回到我家的场景,从早上7点起床时的“请求连接”开始,到现在10点过去了三个小时,我和孩子已分别进行了“刚刚好,刚刚好”身体操,“你永远别想从我手里逃开”的傻乎乎追逐游戏,“用屁股说hello”的联结游戏,“你打但打不到我”的力量练习,还有“充完电就走路”的游戏了。偷偷告诉你们,在这六个游戏里,只有一个是科恩书本上的,其他都是孩子、爸爸和我一起创造出来的。在游戏过程里,平时一定要大人抱的执拗不见了,两个小子打架怒气冲冲的紧张不见了,因和父母分离了几天产生的焦虑也没有了。这个充满游戏力的早晨,没有一声说教和呵斥,唯一有的,就是好多好多的笑声与加倍的亲密。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