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为何讨厌撒贝宁叫他猴哥?
文/有毛僧 ►这两天撒贝宁和李白低调结婚的消息占据了娱乐头条,朋友圈各种八卦一波又一波。有人扒出了他历任女友,并认为章子怡是最垃圾的一位。有人扒出了李白显赫的家世,并借此分析撒贝宁与章子怡分手的原因。对已经告别娱乐圈且娶有娇妻一枚的老僧来说,这些八卦毫无吸引力,倒是一则两年前的新闻引起了老僧的注意。 这条2014年的新闻说,在《吉尼斯》节目录制现场,撒贝宁为了调节气氛,多次以“猴哥”称呼六小龄童。六小龄童明显不高兴,在他耳边耳语了一番,随后的节目录制中撒贝宁再也没叫“猴哥”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六小龄童对别人叫他猴哥很在意。到底为什么在意,我们随后再聊,倒是可以聊一下撒贝宁以“猴哥”调侃六小龄童的原因。 刚入央视的撒贝宁 聊小撒的往事要从1997年讲起。那时的撒贝宁还在北大读书,是个挺活跃的学生,口才很好。中央电视台当时在筹备“今日说法”栏目,便去北大法学院招募主持人,学院推荐了撒贝宁。也巧,台里来学校面试的时候撒贝宁在香山排练话剧,没有赶上,学校推荐其他人去面试,但央视方面给撒贝宁留下了一个电话。
排练回来后,撒贝宁犹豫了一段时间,不知道该不该打这个电话。当他鼓起勇气打了这个电话后,他的命运从此改变了。接电话的人也毕业于北大,所以他获得了一个特殊的机会。去央视试镜时,撒贝宁穿了一身超级肥大的蓝西服,打了一条红领带。他本人又瘦又矮又黑又土,活像一只猴子。当时台里的朋友如张绍刚等,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猴哥”。 入台的前两年,撒贝宁工作非常辛苦,一天工作超过12小时,每天都累趴下。他自卑、谦虚、低调,每天接受张绍刚的玩笑,但只是笑而不语。据说那段时间,很多人都管他叫“猴哥”。2000年的时候,他获得了央视全国主持人大奖赛冠军,算是一夜成名。从此以后,他的气场上来了,人也精神了,也自信了,但“猴哥”的经历,让他依然难忘。采访六小龄童时,他之所以会管六小龄童老师叫“猴哥”与他这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而不是单纯调侃。 猴哥的荣誉与孤独 然而,六小龄童老师为何在意别人管他叫“猴哥”呢?其实,六小龄童老师在录制节目时对撒贝宁叫他猴哥表示不悦并非是针对撒贝宁本人的,而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些解不开的痛,撒贝宁无意中戳中了而已。到底六小龄童老师有什么痛呢?
看过六小龄童给百事可乐做的宣传片的朋友都知道,他出生在一个猴戏的世家,一家三代都演猴戏。他因为电视剧《西游记》而火遍全球。三十年来,他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偶像。由于这个角色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多数人都不知道他真实姓名,甚至淡忘了他的艺名。无论到哪里,大家对他最直观的认识便是孙悟空或猴哥。
其实六小龄童老师是一位很有艺术追求的人,演完孙悟空后就开始谋求艺术转型,希望自己能够塑造更多的角色。他演过《过年》《北平战与和》《新燕子李三》《石敢当之雄峙天东》等影视作品,塑造了胡适等人物形象,却一直无法走出孙悟空的影子。他毕生的努力是希望猴戏能够发扬光大,而不是在他个人身上概念化。这些年,他在推广猴戏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培养了很多人,他唯一的目的是,让大家理解猴戏,能够接受更多元的孙悟空角色。 革命尚未成功 得知六小龄童的顾虑后,撒贝宁就没有再用“猴哥”调侃他。这件事就那么风平浪静地过去了。然而,这件事背后带来的反思却很深刻。六小龄童三十年来推广猴戏,让更多人接受了猴文化,让更多孙悟空的形象出现在剧场、电影院、马路边等,然而他却慢慢遭到了一些人的抛弃。很多人抛弃的不是他演的角色,而是他主张的猴戏文化。
2016年猴年春晚,举国上下一起欢呼,希望六小龄童能够上春晚,表演节目。虽然有人说,这是某些影视宣发做的病毒营销,但不争的事实是,春晚举办方确实没有邀请他。他演了最成功的孙悟空,推广了三十年猴戏文化,结果在猴年,却没有上春晚表演猴戏文化的机会。这多少是有点讽刺的。
梅葆玖先生去世后,很多人怀念他,也顺便把梅兰芳怀念了一番。一些声音认为,梅葆玖走后,梅派艺术后继无人了。当然,这种判断是业余的,梅派艺术还有很多人在,但这种感觉很要命,它足以说明,大家对这种传统艺术很无知。想到梅派艺术,老僧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猴戏文化。仅仅是六小龄童一两个艺术家来推广这种文化,依然是不现实的,它需要更多人来推广,也需要好好保留下来。 六小龄童先生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恐怕撒贝宁未必完全理解吧。 老僧按 与其追六小龄童这种星,不如追他的艺术。星有寿命,艺术永恒。六小龄童希望大家记住猴戏文化,忘掉他演过猴哥。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担当,也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六小龄童先生本名章金莱,如果你还不知道,就请记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