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女孩田琳:横漂十年 难舍横店(图文)
原文标题:闯荡浙中小镇的群众演员田琳 横漂十年 难舍横店 候场间隙,演员田琳(左)与记者合影。刘小红 摄 浙江日报东阳10月22日电 栅栏,沙袋,滚滚硝烟……一场枪战大戏正在上演。导演一声“cut,过了,20分钟后集合”,百十号演员轻松下来,这是横店影视城“广州街”上最平常的一幕。 候场间隙,“路人甲”之一的田琳瘫倒在自带的折叠椅上,缓了一阵后就把头埋进盒饭。在弥漫“硝烟”的片场,记者找到了这位由横店演员工会推荐的资深演员。这是田琳“横漂”的第十年,和她同时期的群众演员,要么成名成家,要么另谋他就,像她这样的人已寥寥无几。 2002年,田琳大专毕业,从老家福建福清只身来横店做群众演员,最初居住在被称为“演员一条街”的灯笼路,拼租农民房中的一间。“群头就住在隔壁,一声吼就可以叫到一大帮群众演员。”电视剧杀青后,她有时要连续排队几小时才能从群头那里领到“三七分成”后的钱,“每个工最多只有20元”。 当时来横店拍戏的剧组不多,群众演员以当地农村赋闲在家的老年人为主,偶尔有外地人加入,“横漂”这个词还没有创造出来。 身为7500名群众演员大军中的一员,穿梭在秦王宫、明清宫苑或是广州街,田琳说她常会产生时光交错的穿越感――“10年前横店只有三四个影视拍摄基地、全年也不超过15个剧组,没想到,如今的电视剧生产已经占据中国影视业的半壁江山。” 14年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浙中小镇因电影《鸦片战争》搭起拍摄场景,从此与影视结下不解之缘。如今,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亚洲最大的实拍外景场地,还朝着院线经营、影视创作等相关文化产业链的发展而再度扬帆。 剧组增多,接戏的机会也就多。这位农村姑娘的收入渐渐超过了都市白领――她现在一个月最少能收入5000元,运气好时一年能收入近十万。“最多一天跑四五个剧组,场子都转不过来。” 这场戏结束时,已是下午4点,收工的田琳去卫生间换下戏服,记者和她一起乘坐1路公交车返回住处。 “1路公交车绕遍横店所有景点。”田琳说,当地人一般都买了车,过去乘坐公交要3元,如今全城公交都只要1元。凭借横店影视集团发给她的演员证,她在工作时乘车不收钱。这种工作证,也是横店其他7500多名群众演员接戏的“资格证”。 此外,“横漂”还和当地人一样,可以申请专门的手机短号,只花5元钱可以通话300分钟,很多港台导演因为常来横店拍戏,也都开通短号。10年前,这里手机通话一分钟要0.6元,“多讲几句话,一天工就白干”。 公交车上,田琳说,2010年,她春节后回横店,第一次见识小镇堵车。“横店发展太快,有的时候去磐安、象山拍戏几个月后回来,新景区又开发了,场地设施和现场管理又升级了。” 现在田琳已经由群众演员上升为有特写镜头或者台词的特约演员,在横店当地小有名气,她实行周薪制,每周影视集团会把剧组支付的工资直接打入她的银行账户并短信提醒。 租来的客厅被田琳选为练功房,为一些剧组编排舞蹈,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多年的拍戏经历让她有非常强的镜头感,“我知道那些导演想要什么,怎样排舞才最漂亮。” 田琳说,横店给了她当演员的机会与平台,虽然还是“跑龙套的”,但她的演艺梦一辈子做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