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建成始末:苏联专家半路撤走,全靠自己摸索
地铁已经成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每天的早晚高峰,地铁都以惊人的速度以及容载量承担着中国人的来往。那么,几乎离不开地铁的你,是否知道,当年新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原是想做战争防护作用,且建造过程十分艰辛,甚至一度中止过。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这是当时为解决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而建设的。此后,世界各大城市相继开始修建地铁的尝试。1896年,奥匈帝国在布达佩斯开通了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条城市地下铁道,长5公里,11站,使得地铁运营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可靠捷径。正如不能生产汽车、石油一样,旧中国别说建设地铁,就是地铁研究,也是一片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毛泽东就高瞻远瞩洞察了地下铁道的重要性,从战备和民用角度倡导北京要搞城市地下铁道,并且指出:“不仅北京要搞,很多大城市也要搞。”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常住人口还不到300万人,机动车也仅有5000多辆。从当时的交通状况看,筹建地铁是一个相当奢侈的决定。对此,周恩来总理曾一语道破:“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共汽车,就能解决。” 1953年9月28日,北京市委响应这个号召,开始筹备北京修筑地下铁道工作。国务院正式决定修建北京地铁计划,并组建了铁道部地下铁道工程局。该工程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由北京市和铁道部领导参加。 但是,这个工作着手后,有关部门感到相关的技术和人才相当缺乏,难以一时解决诸多建设难题。由于缺乏相关人才,中共北京市委于1954年10月报告中央,请求“聘请苏联专家,着手勘探研究”。两年后,在国务院的安排下,由五人组成的苏联专家组来到北京。组长是莫斯科地铁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巴雷什尼科夫,其他几位成员也都参加过1931年的莫斯科地铁建设。他们不但带来了大量莫斯科地铁的详尽技术资料和丰富经验,甚至还为中国的技术人员作了多次启蒙性质的地铁技术讲座。在帮助中国培养人才的同时,专家们还参与了拟定北京地铁远景规划方案和地铁工程的线路选择、埋设深度、隧道结构等问题的研究。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学生被送往苏联,开始学习地铁建设和运营技术。
上个世纪的苏联地铁 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地铁建设部门终于制定出了一个总规划,即在北京修建一条环线与7条其他线路,总共172公里,设114个车站。 当时面临很多的难题,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地铁到底修到地下多深——学习苏联地铁全线深埋入地面60米以下还是像多数西方国家那样浅埋在地下5至12米,各方面的意见争执不下。1960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广州召开时,有关技术人员专门向周恩来和朱德、林彪、聂荣臻等六位元帅作了汇报。 此时,技术部门在公主坟和木樨地为深埋方案打了两眼竖井,直径6米,深为i00米和120米,但地面2米以下就有水(此时北京还不是一个缺水城市),每24小时就有200立方米的水渗出,而且水压很大。深埋方案难以实行。 为此,林彪专程来到木樨地,乘坐升降机到达井下,亲眼看到地下30多米,水就再也抽不干了。5月,北京地铁修建委员会传达了中央正式批准北京地铁采用“浅埋明挖”方案的决定。 随着中苏两国交恶,7月,赫鲁晓夫提出把苏联专家撤回国。虽然援建北京地铁工程的苏联专家没有马上走人,但中方再也得不到他们的核心技术。北京地铁建设具体实施面临着危机。 1961年初,正在规划中的北京地铁被迫暂停。在随后的经济调整中,***忍痛决定:北京地下铁道建设暂时下马。铁道部下令撤销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只保留了一个地下铁道研究所。一时之间,参与地铁设计、施工的干部群众被遣散回原单位。但是,地铁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却并没停止过研究工作。 1963年,苏联专家撤走,他们撂下一句话:“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中国人不可能修建自己的地铁。”但后来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这种说法。 北京地铁的设计工作仍然进行中,大批归国留学生和我们自主培养的专门技术人才已充实到地铁设计的第一线。地铁的设计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最关键的是,毛泽东一直在惦记这件事。1963年12月会见聂荣臻,谈到尖端技术和军事防御时,他特地提出:“我们准备做一些蠢事,要搞地下工厂、地下铁道,逐年地搞。”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1961年初暂停的地铁修建工作又重新提上国务院议事日程。考虑到首都城市交通要与战备设施有机结合起来,周恩来和中央军委决定由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挂帅,统一协调总参谋部、北京军区和铁道部、北京市等有关单位,共同来抓好北京的城市地铁建设工程。 1965年1月,北京地下铁道筹建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杨勇被任命为领导小组组长,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和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担任副组长。 经过多次反复研究,1月15日,杨勇、万里、武竞天向彭真、李富春并***、中央军委呈报《关于北京修建地下铁道问题的报告》,就建设方针、线路方案、防护等级、工程造价、筹建工作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且提出:“修地下铁道是军事的需要,也兼顾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同时,由于现有城墙大部分已拆除或塌毁,地铁准备选择合适的城墙位置修建。这样既符合军事需要,又避免了大量拆房,在施工中也不妨碍城市正常交通,可方便施工,降低造价。” 这年2月4日,毛泽东作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批示,吹响了加快建设的号角。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典礼在京西玉泉路西侧两棵大白果树下举行。年近八旬的朱德委员长亲自拿起扎着红绸的铁锹,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破土。
图为朱德、邓小平、彭真等领导人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奠基 当时专家们陆续提出60多个建设方案,例如地铁线路建成“三横三竖一个圈”。有人提出圈着城墙走,既能少拆民房,又能减少投入成本。最终,“一环两线”的方案就此敲定。“一环”就是沿着内城的城墙而建,拆城墙成本低、速度快,又不扰民。史上规模最大的拆除城墙行动就这样一锤定音,城墙也从此彻底绝迹;“两线”中的一线从当时的东郊热电厂经北京火车站与环线相接,然后出复兴门经公主坟到石景山,另一线从西直门经颐和园、青龙桥,通往西北山区。那时还不掌握“老鼠打洞”的技术,只能在地面上开膛破肚“明挖”。经过十几年争论和实践,最终决定放弃苏联惯用的深埋法(60—100米),因为那样建设工期长,费用又高,而采用浅埋法更符合当时的需求。 工程建设分为三期。一期先修环城的北京火车站至复兴门和复兴门至石景山苹果园一段,全长23.6公里,17个车站;二期工程完成环线建设,由北京火车站向北,经建国门沿内城墙向北再向西,全长16.1公里,12个车站;三期工程修西直门到颐和园一线。 建地铁在中国是头一遭,特别是要符合战争所需,在当时既没技术又缺经验,其难度可想而知。为防原子弹爆炸,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某实验基地进行相关试验;为解决防水,专门考察了海军的潜艇,地铁的门就采用了潜艇的密封技术。地铁向西一直延伸到西山脚下,根据设计,在战时可以每天自西山至北京市区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 那时的人既实在又本分,施工时绝不会偷工减料,更不会以次充好,何况这是毛主席、***亲自抓的工程。整个一期工程全包五层,三油五毡,最外面还要裹上一层油毡,然后把土回填进去,一点点夯实,上面再铺设60一80厘米的混凝土。 地铁列车也是“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产物,长春地铁车辆制造厂根据仅有的一本苏联德型地铁车辆说明书,硬是用手一点一点把机车和车厢敲制出来。
修建中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 经过几年的建设,1969年10月1日,第一辆地铁机车从古城站呼啸驶出。经过四年零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终于胜利建成通车。虽然比原计划晚了一年多,但还是赶在新中国成立20周年通车。通车之际,正值北京战备疏散,没有搞竣工典礼。通车报告毛泽东后,他也没来,周恩来和几位元帅先乘为快。 由于是战备工程,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及乘坐。坐地铁当时在北京是很拉风的事,哪怕是弄到一张地铁票也足以炫耀一番。人们潜入地下,不是要到哪去,而是看个新鲜。乘务员是经层层筛选、根红苗正的中学毕业生,他们挥动红宝书,迎送乘客。乘客必须先背诵毛主席语录,才可乘车。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第一列地铁就要开过来了,建设者们翘首以盼。
北京地铁开通时的参观券 参观潮过后,地铁才恢复了它的交通功能,单程票价为一角,不过要凭工作证购买,那时还没有身份证。线路长度在运营中不断得到扩展,先是从北京站到公主坟,然后又延伸到玉泉路、古城,1973年最终延长至苹果园。 有了第一期建设经验,1971年3月第二期工程启动,其线路从北京火车站,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形,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然而这后续的16.04公里,却花费了漫长的13年半。这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严重扰乱了当时的经济秩序。1984年9月20日二期工程建成通车运营后,由于南环被一期地铁占用,环线只能在东、西、北三面运行。直到1987年12月28日,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建成,环线才真正实现环城运行。该线即地铁2号线。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北京站至公主坟站进入试运营阶段,单程票价0.1元。按当时物价,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北京地铁建成后长时间未开通运营的另一个原因是安全问题。尽管1号线的土建工程早已完成,但北京地铁的电气系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安全隐患。 1969年11月,北京地铁因牵引供电系统电气保护不完善,引发火灾,造成3人死亡、300多人中毒受伤、烧毁地铁车辆2节的重大事故。1973年周恩来总理针对北京地铁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解决走电失火,地铁不能正式运营。北京地铁直流引供电系统的电气保护经过近10年的研究,特别是在1980年进行了近200次试验。1982年在专家鉴定认为已经基本解决地铁主保护系统内的走电失火问题后,地铁一期工程经国家批准正式验收,投入运营。
70年代北京地铁车厢内景,那时还是横向座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地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北京地铁13号线于2002年9月起分段开通,将霍营、回龙观和北苑等城北住宅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与中心城区联系起来。
1991年北京地铁车厢 八通线于2003年开通,对改善通州交通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10月7日,北京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是第一条北京市南北轨道交通大动脉。5号线全长27.3公里,设太平庄停车场和宋家庄车辆段,也是北京地铁第一条加装屏蔽门的路线。2008年7月19 日,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至此,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运营线路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已初步显现。 2009年9月28日,随着地铁4号线的开通,北京地铁开通运营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机场快轨,八通线,运营总里程达到228公里。2010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同时开通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15号线(顺义线)和昌平线五条线路,线路达到14条,总长度达到336公里。如今的北京地铁,可以用“四通八达”来形容,通过换乘,基本能达到北京的任何一个地方。 我们都知道,自2014年年底,北京地铁实行了阶梯票价,告别了之前的“2元制”,其实,北京地铁的票价在这之前其实也经历了多次的调整,最终定下2元通票的。 在最开始的一角钱后,1987年12月24日,首都人民盼望已久的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胜利建成通车。二号线全线通车后,已通车的两条地铁票价分别为0.2元,连续乘坐两条线路的票价为0.3元。 1991年1月1日起,为降低运行成本,北京地铁正式进入“0.5元时代”。据北京地铁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票价调整后地铁年平均客流量下降了1000万人次。 1996年元旦,北京地铁票价从0.5元涨到2元,涨幅高达300%。这是北京第一次针对地铁运用“价格杠杆”进行调控。经过这次调价,地铁客流量从1995年的5.58亿人次的历史高峰,下降至1996年的4.44亿人次。
90年代的背景地铁2元车票 1999年12月10日,北京地铁“复八线”与一号线相连并贯通试运营,地铁票价这一次涨到了3元。2000年1月1日,联合月票调整为80元,公交地铁各分40元;并增添定价50元的地铁专用月票。 2002年9月28日,北京市第一条以地面和高架为主的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北京13号线(西线)竣工通车试运营。13号线(西线)开通后,最小运行间隔10分钟,最大间隔17分钟。采用人工售检票,实行单一票制,单程每人次3元,换乘地铁联票单程每人次5元。
四元车票用于北京地铁八通线与1、2号线换乘,于2003年12月27日启用。下方的五元车票用于地铁13号线与1、2号线换乘车票,于2002年9月28日启用。
公交地铁联合季度票,真正的一票在手公交地铁随便坐~相对于当时单线乘坐2元(八通线单次)、3元(1、2号线单次)的价格,80元一个月无限乘坐。 北京地铁IC卡月票最早在2006年4月1日起发行,月票为每月50元140次,后于当年5月份起,每月上调10元,为60元140次。地铁IC卡月票于2007年11月取消。这一年10月7日,北京地铁实行全网2元单一票制票价。一年后的2008年6月AFC系统开通,纸质车票退出舞台。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 陈冠任编著 《当代北京道路史话》 当代北京编辑部 《红色地图 党史记忆90年,成长地标》作者: 程中原,张金才,姚力主编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微信搜索订阅我: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