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背后,是一场双方利益的博弈

梅拾璎
2016-05-20 09:19:13

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为了顾及与日本的关系,德国终止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为数不多的德械师成为中国军队的绝对主力。而在抗战之后,苏联却开始了对中国的大量援助,从飞机到步枪无所不有。中国军队中出现了一些苏械师,但是苏联的援助绝非出于什么国际友谊那么简单,即便是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也是有政治目的的。在两年时间里,苏联大量的援助中国,但是中苏两国高层的博弈却一直没有停止。

1937年,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背后,是一场双方利益的博弈

一、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并非什么也没有做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带着自己的30多万军队一溜烟跑进了关内。有很多人说蒋介石不抵抗,蒋介石当时根本没有收复东北的能力。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与刚刚上台的希特勒一度关系良好。中国与德国签订了很多军事合作协议,蒋介石计划在德国的帮助下,在中国的中部建立4座兵工厂。为什么要建设在中部,完全是因为考虑到了沿海地区可能失守的问题。1934年,华北地区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蒋介石认为一旦此时中日开战,中国的沿海地区会被日军占领,从德国进口的武器设备可能运不到中国。后来证明蒋介石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日军确实占领了中国所有的出海口。为了获得对抗日本的本钱,1934年年底,蒋介石派清华大学教授(真正的教授)蒋廷黻访问苏联,蒋廷黻此行是为了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

1937年,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背后,是一场双方利益的博弈

蒋廷黻说明来意之后,苏联最高层进行了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在中日开战时可以支援中国。不过这样的援助和什么国际友谊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苏联崔可夫元帅直接说:“苏联要避免东西两线作战,以后一旦德军从西边打过来,苏联不愿意看到日本趁火打劫,从东边动手,所以要用中国战场拖住日军。”在此后蒋廷黻担任了中国驻苏联大使,主要负责这一事宜。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德国为了顾及与日本的关系,中断了与中国的军事援助。中国那些为数不多的德械师成为了绝对主力,但是在淞沪会战等几次大会战中,德械师几乎消耗殆尽。蒋介石在拼光了自己的嫡系主力之后,不得不考虑苏联军事援助的问题。此时英美两国一直是隔岸观火,并没有援助中国。

1937年,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背后,是一场双方利益的博弈

二、苏联的援助不是免费的,需要中国用农产品交换

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命令蒋廷黻立刻与苏联洽谈军事援助事宜。中国向苏联紧急订购了200架战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坦克和火炮。但是这些装备不是无偿援助的,中国需要付款购买。由于当时中国的财政紧张,苏联提出可以利用中国的农产品作为交换。当时中国与日本差距最大的还在于空军力量,苏联派出了航空队援助中国。1937年11月,苏联援华航空队飞赴中国,并且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个阶段的战斗。南京失陷以后,武汉成为中国军事和政治的中心,也是中国战争物资的集散地。对于这一点,日本方面非常的清楚,日本试图先全歼徐州地区的中国军队主力,然后两路夹击武汉。但中国军队成功突围,日本的合围计划落空,但日军还是继续夹击武汉。

1937年,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背后,是一场双方利益的博弈

1938年,日军集结了40多万军队夹击武汉,中国的抗战局势十分紧张。苏联航空队为了打破日军对武汉地区的轰炸,苏联航空队出动了28架轰炸机轰炸了台湾松山机场。日本万万没有想到这里会遭到袭击,结果损失了40架战机和三年的航空燃油。在武汉空战中,中国空军、苏联航空队与日军展开了反复厮杀。客观的说,在空战之中丝毫不落下风。但是在陆地作战中,日军依靠武器优势在步步推进,虽然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但是日军还是抵达了武汉外围。最终蒋介石下令放弃武汉,但此次吸取了南京保卫战的教训。蒋介石命令所有的居民撤离,武汉变成了一座空城。

1937年,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背后,是一场双方利益的博弈

三、苏德关系紧张之后,苏联逐渐撤离了自己的力量

1939年夏天,日本和苏联在外蒙的诺门坎地区爆发了一场激战。最终日本的伤亡在5万以上,但苏联方面也是惨胜。苏联当时最担心德国和日本夹击自己,德国进攻波兰以后,苏联虽然进行了一些战争准备。但是苏联仍然担心两国会媾和,鉴于防患于未然的态度,苏联撤回了自己援助中国的力量,把这些力量部署在了远东地区。苏联的援华力量撤离以后,中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日本。1941年,德国出动了550万军队大举进攻苏联。不过德军的进展并不是十分顺利,为此希特勒希望日本出动100万军队牵制苏联远东方向的军队。不过日本为了自己的利益,断然拒绝了德国的请求。日本没有招惹强大的苏联,却主动袭击了更为强大的美国。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