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商陈磊投资中华汉文苑创意效应凸显,首创铜瓷品受业界关注
●扬文化创意之长,将在家乡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园
灿若金砂而又古朴厚重,茶盘里,青铜质感的茶具如秦始皇兵马俑般折射着历史的光芒,端起茶盅,分量十足,茶盅轻碰茶壶,其声铿锵悦耳。令人惊讶的是,这青铜器一般的艺术品居然是瓷器。莆商陈磊及其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创铜瓷茶具已投入生产,目前,这一文化创意产业已初见雏形。
10月中旬,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漳州市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中华汉文苑采访。这个利用峡谷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花岗岩资源结合中华古文化开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陈磊历时6年一手创办的。
车行山清水秀的天柱山间,眼前可见一幢幢巍峨壮观、风格各具的古建筑群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山谷间星罗棋布的山石上,错落镌刻着中国历代书法经典。陈磊向记者介绍说,占地2500亩的中华汉文苑将投资20亿元,建设汉、唐、辽、宋、元、明、清七朝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石刻、道德经广场、金刚经石窟、陶瓷创作体验馆、书画艺术博物馆、集邮与首日封签名展馆、艺术学院、酒窖与酒文化展馆、传统工艺造纸和古代活字印刷术展示馆等九大文化景观。
记者看到,中华汉文苑在3.5公里长的山谷拦坝聚水,两旁种植各种名贵树木花卉5万余株,其中树类品种100余种、竹类品种300余种。
我们在一座上书“中国铜瓷”的古建筑前下车,陈磊介绍说,这里是中国铜瓷创意中心——汉顶窑。步入屋内,外间10多位工艺美术师和创意人员或精心创作作品,或交流创意心得;里间黏土制坯而成的茶具一字排开,列队等候入窑“百炼”成瓷。一旁的泉州籍工艺美术大师陈廷煌告诉记者,这可不是一般的黏土,而是泉州市德化县独有的“红枣泥”, 德化瓷名扬天下全仰仗这一独特原料。
紧挨着汉顶窑的艺术品展示厅内,大秦帝国、战国七雄、龙腾四海、凤舞春秋等中华汉文苑开发的中国铜瓷六大系列茶具再现秦汉风骨。今年8月,这六大系列中国铜瓷茶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外观设计专利”。 55岁的设计者陈廷煌,13岁就进国营德化瓷厂当学徒,曾师从多位当地工艺美术名师,在瓷器开发和制作领域已浸淫42年。6年前,陈磊创建中华汉文苑伊始,就琢磨着文化创新,他凭着诚心和高薪,请来了陈廷煌等多位瓷器开发和制作“高人”,而这些高人又带来了一批批能工巧匠。就是这个精英荟萃的团队,历时6年研发出独特的“帝王釉”技术,将“红枣泥” 制坯而成的茶具经1300℃高温烧制出国内首创的铜瓷茶具。此外,他们还开发出以传统人物和历史故事为原型的系列白瓷产品。
当天中午,记者在展厅参观时,遇到厦门莆田商会秘书长谢赳。中华汉文苑文化创意产业闻名遐迩,谢赳已多次带客商来洽谈合作意向。在展厅参观的厦门泰旺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峰等多位客商对中国铜瓷茶具赞不绝口,表达了浓厚的合作意向。
中华汉文苑为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了集聚平台,而生机勃勃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中华汉文苑注入了活力。当日下午,为中华汉文苑拓宽配套公路主动上门服务的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党委书记杨旺生告诉记者,中华汉文苑及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大提升了长泰县乃至漳州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动了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
除中华汉文苑之外,醉心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陈磊已在北京投资建设北京文采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广西桂林投资建设中华神农园。此外,他还将在家乡莆田壶公山麓投资建设莆阳历史文化创意产业园。 记者 刘永福
图为国内首创的铜瓷茶具。
图为中华汉文苑实景。
记者
蔡昊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