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为何要确立只有25岁的载沣为摄政王

梅拾璎
2016-05-29 06:38:18

1908年11月15日,统治中国长达47年的慈禧太后撒手人寰。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刚刚命令毒害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但她接下来的人事安排却让有些看不透,首先是让不到3岁的溥仪即位。在那个混乱的情况下,留下一个成年的君主显然对清廷的统治更有利。那么慈禧为什么会选择3岁的溥仪呢?其实选择溥仪即位,是在为其25岁的生父载沣铺路。在溥仪登基之后,载沣出任摄政王,全权负责清廷事务。那么,慈禧为什么这么看好载沣?

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为何要确立只有25岁的载沣为摄政王

一、可以同时安抚两派势力,而且得到了贵族们的拥护

首先载沣出任摄政王,可以堵住海外保皇党的嘴。康有为等人逃至国外之后,一直宣称慈禧祸国殃民,而光绪皇帝英明神武。其实这仅仅是康有为的一面之词,光绪皇帝的个人能力也就是那个水平。但他一再的在海外进行煽动,这很不利于清廷的统治。现在慈禧把朝中的实权移交给了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载沣,这直接堵住了康有为等人的嘴。载沣除了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同时也是慈禧的侄子,他是慈禧妹妹的儿子。虽然慈禧和光绪皇帝之间闹得相当不愉快,但载沣上台之后,出于更方面的考虑,绝对不会反攻倒算。这是慈禧在位自己的身后事做准备,事实证明慈禧是正确的。载沣上台之后,确实没有对慈禧的势力进行反攻和清洗。

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为何要确立只有25岁的载沣为摄政王

光绪皇帝在位的后期,很多朝中的贵族已经对其十分的不满。很多贵族大臣不止一次要求废立皇帝,但最终都没有成功。慈禧命令溥仪即位和载沣监国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慈禧需要看看那些贵族们的态度。不得不说,在这方面载沣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荣禄是慈禧集团中的重要人物,载沣的夫人就是荣禄的女儿,虽然荣禄早就已经去世。但这会让慈禧集团的众人把载沣视为半个自己人,不会在推行新政时有那么大的阻力。在当时的情况下,小溥仪自然是什么事情也干不了,实权在载沣的手里。而载沣的上台,符合两派人的利益和态度。更重要的是张之洞、刘坤一这样的封疆大吏也不会有意见,所谓的预备立宪可以继续下去。

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为何要确立只有25岁的载沣为摄政王

二、载沣并不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人,与德国皇帝的关系很好

在义和团的混乱折腾中,德国驻中国公使克林德被杀,在庚子战争之后,清廷需要派遣使臣到德国致歉。当时德国为了羞辱清朝,专门指出有载沣来德国。因为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这样显得清廷更有诚意。当时载沣还不到19岁,但也只能奉命出使德国。到达德国之后,德国要求载沣跪呈国书。当时载沣既没有拒绝也没有暴跳如雷,而是立刻向国内请求指示。最后慈禧圆满解决,在慈禧太后的眼里,载沣是一个办事沉稳的人。这在20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子里是非常少见的,此后慈禧开始有意无意的栽培载沣。载沣开始参与国事的讨论,并且已经拥有了发言权。而此时他的哥哥光绪皇帝,还老老实实的待在屋子里。

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为何要确立只有25岁的载沣为摄政王

朝中的官员也不是各个都是傻瓜,他们发现载沣的见识和个人能力要明显强于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在翁同龢的教育之下成了一个愤青,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在处理国事的问题上,载沣的确比光绪优秀。还有一个小原因也不得不说,那就是载沣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关系。载沣在出访德国的过程中,与威廉二世相处的非常好。当时威廉二世也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同时也是一个愤青。两个年轻人说话也就没有那群老奸巨猾的政客那么虚伪,在那段时间内,载沣与威廉二世相处的十分愉快。让载沣上台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德国的关系,当时的德国在欧洲展现出不可一世的姿态。

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为何要确立只有25岁的载沣为摄政王

三、载沣同样拥护新政,但忽视了袁世凯的因素

在溥仪登基的第二天,载沣就表示自己会沿着慈禧遗留的宪政方针走下去。每一次皇位更替都会出现人走政息的问题,但是现在载沣明确表示不会更改之前的方针。客观的说,除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派之外,当时载沣几乎得到了各派的支持。康有为还曾试图回国,进行所谓的辅政,可惜没人愿意要他。当时载沣为了控制军权,以一个很小的理由罢免了袁世凯。这一举动直接导致袁世凯对这个王朝的心灰意冷,袁世凯一手组建的北洋新军根本不听从载沣指挥。同时载沣用人为亲的个人性格致使整个朝堂都对这次所谓的宪政失去信心,革命派的影响越老越大。1911年,武昌新军的起义为这个家天下的时代敲响了丧钟。与此同时,北洋军在镇压过程中出工不出力,变相的加速了满清王朝的灭亡。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