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的前世今生,只有中国能大量饲养的登陆利器
冷战时代,苏联发展了强大的海上力量与西方抗衡,是那个时代的第二大海上力量,但是相比之前的任何时代,这支全球第二大的海上力量的任务并不包括传统的舰队决战,即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大洋上进行舰队决战,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直到苏联解体,红海军也没有拥有过这种能力。在核大战的背景下,红海军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掩护自己的战略核潜艇部队,免于遭到西方的水面舰艇与陆基反潜机的猎杀,一个例子就是苏联海军发展的载机巡洋舰,即航空母舰搭载的飞机种类很有限,主要是反潜直升机与垂直起降战斗机,这些垂直起降战斗机,诸如雅克-38,并非是类似美国海军的F-14“雄猫”战斗机那样具备强大的制空能力,而是专门用于猎杀地方缺少护航的岸基反潜机。
第二个任务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北欧诸国当时大多为北约盟国,在北约的战略划分中任务很明确,就是组织苏联海军的核潜艇通过这里进入大西洋,为此,红海军发展了强大的登陆舰队,以便占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确保己方的战略核潜艇不受限制。由于斯堪的纳维亚海峡海况与地理特殊,苏联海军发展了著名的“野牛”级气垫登陆艇,在苏联解体前,已经初见规模,据当时的北约军事观察员回忆,在苏联海军的演习中,成群的“野牛”级气垫登陆艇搭载着苏联海军步兵的主战坦克,飞驰在海面上,几乎在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将重型装甲部队与大量步兵输送到了滩头,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其本身装备的大量武器一直在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给了北约军事观察员极为深刻的印象,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能够挡住这样的突击行动。
不过,在北约方面做出确切的反应策略之前,一夜之间,苏联解体,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红旗凄然落地,新的俄罗斯联邦诞生。由于经济持续困难,那支令人生畏的海上力量持续收缩。生产“野牛”级气垫登陆艇的大海造船厂也划归到了乌克兰。 对于这种大型气垫登陆艇,有需求的国家实在有限,原因是其虽然相比美国的LCAC更为强大,但是其造价与维护费用昂贵,速度太快,其他的海军舰只难以有效配合,加之航程有限,无法独立使用,拥有这个需求的国家实在有限。截止目前为止,购买“野牛”的国家只有希腊与中国。
野牛型总共能筹载150吨的物资,例如三辆T-80主战坦克等级的40吨主战坦克,或八辆BMP-2步兵战车,或者是10辆БТР-80装甲车 (或130吨物资)以及140名相关的装甲步兵;如纯粹用来运送兵员,野牛型最多能携带360名的部队。野牛型的上层结构位于艇体中央,舰桥后方有一座塔状桅杆,桅杆顶端装有一具SRN-270导航/平面搜索雷达,第二层平台设有一具MR-123-01火炮射控雷达(用于导引艇上的AK-630近防炮),此外还设有P-784通讯系统(包含HF/VHF/UHF等波段)与Wuad Look电子战装备等。艇上的导航系统整合了SRN-270雷达、罗盘、卫星导航系统、气象导航设备、接收指示系统、惯性导航陀螺仪、无线电定向仪、航行警告系统以及自动化控制设备等等。 野牛型配备了相当的岸轰火力支援与防空自卫武器,艇艏两侧各装有一具MS-227 Ogon 22联装140mm多管火箭发射器,每组发射器各备有66枚弹药,足以三次射击所需。舰桥前方的两侧各装有一门AK-630 30mm六管旋转机炮,用于射击水面、岸上目标或进行防空自卫,每分钟射速达3200发。此外,艇上还有两组双联装MTU-2短程防空导弹发射器,每具发射器 各备有16枚SA-N-5(后期改用SA-N-16 Igla-M)短程防空导弹。此外,必要时野牛型也能担任布雷任务,此时舰上车辆甲板可储存80枚水雷,由舰尾舱门施放。
中国海军尽管此前已经建造装备了大量的水面战斗舰艇,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飞速上升,但是对于制造这种大吨位的气垫登陆艇依旧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与建造经验,为此,中国与乌克兰政府签署合约,在引进数艘成品的同时,也引进了“野牛”的建造技术,确保国内逐步掌握这种先进装备的制造技术。 引进“野牛”之后,相比过去传统的机械化登陆艇,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速度,其航速高达63节,一旦部署于正在不断完善的南海基地,将具备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投送一定规模的地面力量的能力,有效维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阻止其他国家非法占据属于中国的岛礁;其次,在未来可能的台海战争当中,凭借野牛的高航速与大航程,在空中力量的掩护下,足以在对岸反应过来之前输送重型地面力量登岸,单程航渡台湾海峡只需不到4小时,有效威慑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