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攻略

赏金猎人
2012-10-27 10:05:58

中医有云: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记者走访了有关养生专家,专家认为,秋季养生应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入手。
攻略一 精神调养
秋高气爽,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凄凉,垂慕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年逾七旬的老中医王先生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王先生认为,我国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不仅是尊老敬老,也是养收之一法,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市民陈先生则说,秋高气爽最适宜户外运动,周末邀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城郊的云际山、黄华山走走,既放松了身心,又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喜欢自行车运动的马先生说,秋天骑游最合适了,天气不冷不热,还没有雨,要是再带上个相机,那种山野间的成熟景象,会让你的心情豁然开朗,恨不得马上投身大自然。
攻略二 起居调养
王先生认为,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他还引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秋天气候由热转凉,因而,老弱体虚者应须多备几件秋装,但要做到酌情增减,不能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消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人体的生理变化同自然界的变化一样,到了秋季由生长到收获,导致人们的劳动强度增加而产生困倦感,人们经常有疲乏、易困的现象出现,这就是民间说的“春困秋乏”,秋季早睡,正符合人体需求,又有安睡的条件,天气凉爽,舒心爽身,经过一个少眠的夏天,正好借此补偿。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应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当“冻”一下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过于“秋冻”。因此秋季应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
攻略三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秋高物燥,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中医认为,秋季饮食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同时,秋季也要注意进补,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总之,秋季进补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莲藕最润燥,杏仁最补肺,蜂蜜最养阴,葡萄最多酸,百合最安神”,既是养生经验的积累,也是中医的智慧所在。 (本报记者)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