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可不只是吃粽子这么简单,家长告诉孩子的原来还有这么多
【亲子沟通如何说专家微评】 近年来,传统节日在中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少传统节日我们会举国休假,央视甚至这几年还隆重推出了“秋晚”(中秋节晚会),孩子们也越来越多地了解了各种传统节日中国人都吃什么,玩什么。正值端午,本文作者从自己与孩子的生活体验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些许领悟,热闹喧哗的节日中,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作者:紫苏
端午节前的这段时间,到处可以看到——粽子。超市里、商场里、街边商店里、餐厅食堂里、当然还有路边的小摊儿上。粽子的出现,提醒着人们端午节快到了,然而,又仿佛把一个节日固定在了一种特别的食物之上。如果没有粽子出现,也许我们真的会忽略甚至忘记了端午节,也许只是在电视上看到几场龙舟大赛才想起它。 记忆中,2005年,当韩国人申请自己的江陵端午祭为世界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成功时,国人惊呆了。有人愤怒,有人失落,也有人冷嘲热讽。于是,我们努力向世界证明端午节是中国的!看,我们有端午节的食物,有端午节的活动,有端午节的故事——终于,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释然了。 接下来,便是举国上下,在传统节日里,努力营造一种节日的气氛,并向世界宣称——“看,我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看我们的传统节日中丰富的活动,特别的食物,特别的故事!”然后,我们向我们的孩子们宣称—— “孩子们,请记住这些传统节日中的特别,这是传承!”热闹是够热闹,丰富也是够丰富,然而,这几年,我却越来越怀念小时候过传统节日的味道,并且越来越觉得,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过于生硬而流于形式了。 就说端午节吧。 儿时的我并不了解屈原也不能理解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悲愤,但却记得端午节。我对端午节的记忆,可以说完全是奶奶带给我的。奶奶出生在1910年,是个纯粹的家庭妇女,但非常勤劳也特别能干。我出生在1978年,所以在我有记忆时,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她即使如此高龄,依然每天劳作,依然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地为家人准备每一个节日(当然,奶奶在大约八十多岁时就是我母亲协助了)。所以,每年快到端午的时候,奶奶总是提早很多天就会从市场买回许多粽子叶,洗净、泡软、煮熟,然后又准备好粽米、小枣、豆沙馅儿(自然是奶奶自己手工制作的)和许多剪成段的粽绳。然后就会在某个下午,坐在马扎上,面前放上这许多原材料,双手不停地包上一个下午,慢慢地,她面前的一个大盆里就装满了粽子。奶奶动作利落,包的粽子个儿大,形状堪称标准完美,这就是我的偶像啊。
她从来不会对我说什么关于端午的故事,也并不要求我帮忙,我要是有兴趣在她身边停留看她包粽子,她就会笑眯眯地对我说,“豆馅儿的最好吃了,我给你多放点!”包完满满一盆,煮完还不能马上吃,奶奶要用凉水把煮好的粽子泡上许久,等只有一点温热了,再拿给家人邻居品尝,香香糯糯的粽子再蘸上些细白砂糖,天下美味不过如此,而且一年只此一次。 除了包粽子,端午节时,奶奶还必做的事情就是插艾草,做剪纸,缠五彩线。奶奶一般会在临近端午的时候买回一大束新鲜的艾草,插在古旧的瓷花瓶中,仅这样还不够,手巧的她还会用红纸剪一些小葫芦、小蝎子、小剪刀、小蛤蟆之类的,仿佛都是从她手中变出来的!然后她会用熬好的米糊把这些小红纸贴在艾叶上,往往这个时候我是最喜欢帮忙的,贴时间距要均匀,奶奶的审美还是相当有水平的。她也会边贴边对我讲:“艾叶的香味能赶走这些毒东西!让人不生病!”这样的一束艾草放在花瓶中,常常换水,可以放上十几天,香气隐隐,驱蚊驱虫。 最隆重的是,奶奶一定会用红纸剪一把比真正的大剪刀还大的红色纸剪刀,再剪一只红色的惟妙惟肖的翘着尾巴的大蝎子。然后,我会在她的指导下,把这两样摆成剪刀剪蝎子的样子,贴在白墙壁上最醒目的地方。后来慢慢我才知道,这与祛除邪气的寓意有关。 除此以外,奶奶还会做一些手链、项链给我们小孩子,有五彩丝线缠成的小粽子什么的,在我的故乡天津,这好像叫“老虎褡链”,寓意孩子们健康无病。 现在,在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假日中,我却回忆起我的奶奶,回忆中觉得奶奶带给我的端午节记忆是如此的深刻,甚至几次泪水满眶。也许,这是传统节日的又一层深意吧!唯一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我没能保存些实物照片之类的东西。 最近几年,每逢传统佳节,看着举国上下的欢庆,我有时会想,我要给我的孩子什么样的传统节日的记忆呢?其实,我们需要大家的热闹,也更需要小家于无声之中的行动。“行大于言”,这句话用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也是再合适不过的。就比如奶奶给我留下的端午节印象。近几年儿子对于端午节的记忆,大概一次是前几年在端午节回四川老家时,家人割了新鲜的艾草一大束煮了水来给他洗澡,小孩子沐浴在艾草的香气中,也沐浴在家人充满爱的眼神中,仿佛一个仪式一般;第二次可能就是今年端午了,我们特意准备了苇叶、糯米、枣子、豆沙,我的老妈、我和儿子三个人一起笨手笨脚地包了一盆粽子,一边包还一边回忆着我的奶奶,包好粽子煮了以后凉上一夜,第二天早上津津有味地吃上两个,儿子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粽子呢!”其实,我们包的粽子奇形怪状,堪称粽子界小怪兽。但这与以往忙得只能从超市买粽子来应景儿,一定是天壤之别。只是包的过程中,我们两个大人一直在感叹,当初没有好好跟奶奶学习包粽子的技术啊!
回忆着我童年时的端午节,感受着和老妈、儿子一起包粽子的这个端午节,我忽然明白了:在我们心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只有带着家人温暖情感的,才能真正根植于我们的记忆中,也才能静静地自然地随着时光流动到下一代身上。 行动最有力,用行动让传统文化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入自己的骨髓,然后才能带着爱,流动到孩子们的心上。这样的孩子将来才会是一个有中国特点的青年,未来在与世界各国的青年人交往中,才有更强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要懂得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今天,祝大朋友小朋友们,端午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