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井喷的《魔兽》能否打破《美人鱼》神话
2016年6月8日势必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一天,上映了122天(整整4个月时间,其中延长档期3个月)的《美人鱼》终于收官,而33.92亿的票房纪录也堪称前无古人,后也恐无来者。还是在这一天,史诗级魔幻巨制《魔兽》提前北美数天在内地盛大开画,首日票房3亿(包括点映),次日继续3亿+,公映三天票房直逼10亿,首周票房乐观估计在15—20亿之间,磅礡之势,无以阻挡。内地影市在历经了三月、四月、五月的持续疲软后,终于迎来了史诗级的大爆发,强井喷。 因《魔兽》引发的各种惊天奇闻也蔓延于网络。玩家们嗨到暴爽,非粉们也过足了眼瘾。一时间,看《魔兽》,说《魔兽》,发《魔兽》,评《魔兽》成为现象级流行话题。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网络上下,还是银幕内外,无《魔兽》不欢畅的洪流正在波及与盛延。《魔兽》点燃了整个六月,也燃烧着玩家们的万丈情怀。而这,也是自《阿凡达》《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7》等超级巨制后,在内地掀起全民狂欢的又一霸天之作。 《魔兽》是一部典型的粉丝电影,它是专为游戏玩家度身打造而成的。但他又是一部情怀之作,溢满了游戏玩家的十年期待。这十年,青春热血虽已不再,但情怀依旧。因此,《魔兽》从一开始就锁定了观众。不过在剧情的架构与高潮的铺排上,《魔兽》又没有唯游戏而游戏。片中的角色,无论人、魔,还是兽,都有亦正亦邪的双面性,从而让即使是魔、兽的角色也拥有了温度。而这,恰恰在无形中加持了影片的厚度与深度。这种兽面人心、魔体人情的人性化人设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会将非游戏玩家排斥于影院,剧情之外。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魔兽》对游戏玩家和非玩家都能圈粉了。 毫无疑问,《魔兽》是继《阿凡达》之后在3D视觉效果上的又一次巅峰巨献。虽然在风格上,其魔幻色彩大同于《指环王》系列,但凭借出色的3D效果,以及视觉特效攀升至极致的IMAX观影体验,都让影片的震撼力有了急速飞升。而它的完成完全依赖于不断与时俱进的电影科技。既娱乐了大众生活,更见证了时代发展,同时也在技术领域佐证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日渐完善与创新。 《魔兽》的视觉语言在广度、深度、远度上都挑战着观众的眼球极限,特别是巨幕或IMAX效果,这种体验更趋极致。无论是荒原还是森林,不管是城堡还是碧海,亦或是云端和雾霭,在长镜头的捕捉下,在大航拍的鸟瞰中,在远景、近景、深景的往复穿梭交织下,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是广袤,是无垠,若寰宇,似苍穹,在视觉上颇有极目楚天舒的雄浑与大气,进而在自然环境的打造上为人魔兽的生存境况做足了备注。 当然,《魔兽》最值得炫耀的当属其对魔与兽面部特征,肢体语言的细节抓取与捕捉。以体型高大的雄壮、威武的杜隆坦为例,借助目前全球最先进的CGI技术,尖端科技不仅让他的动作语言灵活多变,更能通过其面部毛发、皮肤、肌肉的微纤变化,而展示出其复杂纠结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他眼泪流出的那一刻,一个父爱深深,夫爱浓浓的伟岸男人形象跃然幕中。吴彦祖饰演的大反派古尔丹虽全然不见帅哥男神真面容,但其狡诈的眼神,残暴的体态,虚伪的情表都在秒秒间将其贪婪、罪恶的本性烘托的一览无余。而类似的细节上的精妙处理,在《魔兽》中更是不胜枚举。 我是一个典型的视觉控,但却非《魔兽》的游戏玩家。我对《魔兽》电影的极致体验,既源于从头到尾高能不断的惊天特效,也源于影片对人魔兽内心本真本性的挖掘与透视。如果说那些high到翻,爽到爆,燃到炸的视觉特效所带来的是一次次的饕餮盛宴,而让人在120+分钟的时长里,秒秒钟都处于亢奋澎湃状态。那对兽面人心,魔体人情、人形魔性的恰到好处却又不乏深度的开掘与剖白所打造的心灵上的珍馐美馔,则是对魂灵的一次洗礼,对人生的一次砥砺。从这个意义上将,我或许对该片,还会二刷,甚至三刷。从而为《魔兽》票房破20,争30,赶超《美人鱼》,再续新奇迹,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