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媒体人杜少凌英年早逝 常熬夜人群注意保养
福州晚报6月16日讯(记者朱丹华)近日云南《春城晚报》总编辑杜少凌英年早逝的消息在媒体圈引发了不小震动。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14日,杜少凌到了凌晨才睡,清晨醒来觉得呼吸不正常,经抢救无效猝然去世,年仅42岁。 据悉,杜少凌是今年以来国内第八位英年早逝的知名媒体人。精神压力大、三餐不规律、长时间熬夜的工作常态,是影响媒体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类似的不良生活方式在其他职业人群中也普遍存在,比如派出所民警、医务人员、的士司机等,特别是其中经常上夜班的人。这些经常熬夜的人群应该如何保养,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伤害?昨日福州晚报记者就此咨询了几位医生和营养师。 熬夜过劳可能导致 心脏功能紊乱 “心脏性猝死占所有猝死情况的75%。”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林介绍,引起猝死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肺栓塞、主动脉瘤破裂、低血糖、脑出血等,其中心脏性猝死(即因心脏问题突发死亡)是最为常见的猝死原因。心脏性猝死事发前的症状多表现为室速室颤,即突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室速室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严重者会心跳骤停,若抢救不及时会猝死。 冠心病、心肌炎、遗传性心脏病的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有些患者在事发前可能有过胸闷、胸痛、晕厥等症状却不够重视,有些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心跳骤停,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疾病。此外,即便是没有心脏疾病的正常人,也可能因熬夜折腾而“过劳死”。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人体的交感神经、内分泌等都处于兴奋状态,也可能导致室颤阈值降低,心脏功能紊乱,发生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后4分钟以内是黄金抢救时间。若患者能及时接受规范的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则能提高存活率。陈林医生强调,市民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心跳骤停,最好马上为其施行心肺复苏,在“120”急救人员赶到之前,就要介入抢救。若平时发现自己有不良症状,应及时找专科医生进行相关体检,比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脏血管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