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观察家为何说“中国抗战胜利的希望在延安”?
1937年8月13日,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不断向上海集结重兵,以租界和黄浦江中的军舰为作战基地,炮击闸北一带。就在外国人纷纷逃离上海之际,一位美国人却在炮火中抵达上海,开始了他的第三次中国之行。 这位美国人叫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他是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上校军官。这次,他来到中国,是以美国海军官方观察员的身份,对中国抗日战争进行近距离观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中国内地跟随中国军队徒步旅行,亲眼看看中国是怎样保卫其独立的。”
于是,这位美国军官冒着生命危险,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抗战都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卡尔逊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的巨大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说:“中国军队的高昂精神和抵抗日本进攻的顽强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上海期间,卡尔逊遇见访问过延安、并写出著名的《西行漫记》的美国记者斯诺。在斯诺的鼓励下,卡尔逊决定穿过漫长的封锁线,到华北敌后进行军事考察。 1937年11月下旬,卡尔逊从南京出发,途经武汉、郑州、西安、淦关、临汾等地,抵达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部。在那里,卡尔逊见到了朱德、任弼时、左权、彭德怀、林彪等八路军指挥员,认识了史沫特莱、丁玲。 随后,卡尔逊离开山西,前往晋察冀、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他与刘伯承、薄一波、贺龙、徐向前、聂荣臻、陈赓、陈锡联、徐海东等将领侃侃而谈,对于华北的游击战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他看到,八路军充分动员民众,共同打击日军,让日军疲于奔命,损失颇大。
八路军活跃而有效的战斗给卡尔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8年1月6日,卡尔逊参加了一场八路军的伏击战。在那场战斗中,他亲眼目睹了八路军用简陋的步枪和手榴弹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最早摧毁30辆日本卡车,并缴获大批武器装备的情景。 令人吃惊的是,那场战斗有40多个日本人死伤,而八路军仅死伤4人。敌我战损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0:1。 当然,卡尔逊不知道,由于枪支弹药严重缺乏,八路军将节约子弹做到了极致。八路军、新四军平均每毙伤一名敌人约消耗子弹30发、手榴弹7枚。八年间,八路军新四军总共的子弹消耗还不足4000万发、手榴弹800万枚。
而财大气粗的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以吨为单位计算弹药消耗量的。“二战”中,美军耗费弹药约三百万吨,平均毙伤一人要耗费3吨 弹药。 不久,卡尔逊又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安排下,来到延安访问,成为第一位到访延安的美国军官。 卡尔逊在延安停留了10多天。他采访了毛泽东、朱德、任弼时、聂荣臻,徐海东、贺龙等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将领,还见到了著名的白求恩大夫。
有趣的是,在冀南,卡尔逊与邓小平有过一番接触。卡尔逊以这样的语言描述了邓小平:“头脑像芥末一样灵敏……” 1938年8月,卡尔逊结束了长达8个多月、行程8000里的军事考察。8个月来,他足迹遍及山东、山西、河北等多省,会见了国共两党领导人和几十名高级将领,还传奇般地经历了许多场战斗。 后来,卡尔逊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写了《中国的双星》一书。在书中,卡尔逊得出结论:“中国抗战胜利的希望在延安”。在汉口,卡尔逊写报告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向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提供援助。 顺便一说,卡尔逊离开中国后,担任美军突击营营长,他运用在八路军那里学到的游击战术,偷袭日军重兵守卫的马金岛一举成功。这一战斗不但成为他军事生涯的一大亮点,还被永远载入了美军战史。 【看完就想走?不顺便关注一下勇哥的微信yonggedushi,你以为勇哥会放过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