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猎狗撕碎的猛犸:苏联多炮塔坦克T-35

简堂
2016-06-18 11:00:48

坦克在一战中诞生并投入使用,但是在坦克的概念和使用上还很初级,英国制造坦克的初衷就是一种能够移动的装甲碉堡,摧毁敌人机枪战地的同时,还可以掩护步兵的进攻。在当时,一直到二战之前,大多数国家都是将坦克作为步兵的支援武器的,分散配属到步兵当中,唯有德国和苏联,前者的“闪电战”后者的“大纵深突破理论”,都要求其部队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将坦克集中在一起,才能够发挥其机动性和攻击力强大的威力。不过,在此前的经验中,各军事大国先意识到,失去步兵保护的坦克,虽然威力强大,坚厚的装甲给了坦克坚固的保护,不过面对敌方步兵,还是很容易因为对外界环境的观察有限,导致被敌人步兵使用炸药、集束手榴弹和“莫洛托夫鸡尾酒”消灭。

被猎狗撕碎的猛犸:苏联多炮塔坦克T-35

在如何保护坦克上,当时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发展搭载步兵的半履带装甲车,诸如德国的sd.kfz.250半履带轻型装甲车和美国M3半履带装甲车,搭载步兵伴随坦克进入战场,消灭那些对坦克构成威胁的敌方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小组,保护坦克向纵深发展,二战的经验证明,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手段,步坦结合也成为今天各国陆军的训练重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战中苏联将主要力量投入到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生产上,无力发展自己的装甲运兵车,结果,大量的苏联步兵只能胸挎波波沙冲锋枪,站在坦克的后部,成为威风凛凛的“坦克骑兵”,在寒冷的苏联冬季,坦克喷出的废弃暖和着苏联步兵,很舒服,但一旦遇袭,尤其是面对德军炮兵广泛装备的榴霰弹的打击,只能沦为人肉装甲,无不损失惨重。

被猎狗撕碎的猛犸:苏联多炮塔坦克T-35

在发展坦克的伴随步兵的同时,有的国家提出发展一种“陆地巡洋舰”,在配备一个主炮塔的同时,还装备若干个小炮塔,安装有不同口径的火炮和机枪,对坦克形成全方位的防御火力,不论面对敌人的坦克还是步兵,都能够有效应对,其中,苏联研制的T-35多炮塔重型坦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世纪三十年代初,苏联军方对坦克“增加突击力”的要求十分强烈,主张研制多炮塔的重型坦克,作为突破敌坚固防御阵地的主要力量。为此,1932年第174机器制造厂的总工程师O·M·伊瓦诺夫开展了设计工作,他参考了英国研制的“独立号”多炮塔式重型坦克的基本设计方案,7月制造出样车并经测试后,于1933年交由哈尔科夫机车制造厂批量生产。T-35坦克拥有5个炮塔,其中主炮塔在中央居上,装1门76.2毫米短身管火炮,弹药基数90发,另有1挺7.62毫米机枪.下层是围绕主炮塔的两个小炮塔和两个机枪塔,成对角线布置;两个小炮塔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2个机枪塔位于主炮塔左前方和右后方.这样的布置的好处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较均衡.不过除了主炮塔可以360度旋转外,其余4个炮塔只有165~235度的方向射界.也就是说,由于总体布置上的限制,不可能将五个炮塔的火力全部集中到一个方向上.2个小炮塔最初各装一门37毫米炮,1935年改为45MM长身管坦克炮(弹药基数共200发)和一挺7.62毫米机枪;2个机枪塔上各装一挺7.62MM机枪,7.62毫米机枪弹药基数为10800发全车共有11人,即车长(兼机枪手),3名炮长,3名装填手,2名机枪手,无线电员和驾驶员。

被猎狗撕碎的猛犸:苏联多炮塔坦克T-35

尽管T-35坦克的发动机功率高达500马力,但其体积过大,加之炮塔重量的缘故,导致其装甲最后只有35毫米,机动性也极差,这是二战重型坦克的通病。不过,在当时,T-35的设计震惊了西方陆军,其设计被认为是多炮塔坦克的最佳成果,同时,作为体现苏联工业体系优异性的代表,T-35也被苏联媒体广泛宣传。T-35究竟是否试用,还是需要到战场上去检验。

被猎狗撕碎的猛犸:苏联多炮塔坦克T-35

T-35的正式亮相是在卫国战争,有传言声称其参与过“冬季战争”,不过依据现有资料判断,应该属于谣言,否则德国早就掌握了其性能。据德国装甲兵回忆,当他们遇到T-35的时候,“苏联的重型多炮塔坦克,就像一群史前猛犸一样,咆哮着从树林里冲了出来,我们惊呆了,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武器”,不过,“很快,我们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在上级指挥官的指挥下,利用无线电组成队形包围了他们,事实证明,苏联多炮塔坦克的装甲极为薄弱,根本无法挡住我们三号坦克的50毫米炮弹,很快,我们的坦克就像猎狗一样将其撕碎。”

被猎狗撕碎的猛犸:苏联多炮塔坦克T-35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