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水千山的情谊记漳州对口支援新疆木垒县工作

赏金猎人
2012-10-30 11:24:29

  ▲漳州对口支援新疆木垒县的游牧民定居工程。

  

  在新疆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漳州对口援建的游牧民定居点,当地各族百姓生活安定。图为哈萨克族人加玛丽正在自家卧室里照看孩子。

  高远的蓝天下,骏马好似彩云朵,辽阔的草原上,牛羊就像珍珠撒……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悠扬的冬不拉伴随着漳州援疆队员奋进的援建步伐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回响。

  “自中央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木垒县漳州分指挥部带领漳州全体援疆队员,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建设、产业对接、智力援助三大重点,全力对口支援新疆昌吉州木垒县,推进两地交流、交融,为福建援疆工作做出积极贡献,被评为昌吉州2011年度援疆工作先进集体。”10月10日,昌吉州党委副书记、福建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严金静说。

  项目援疆 一个个民生工程竣工投用,提升当地百姓幸福指数

  10月11日清晨,穿越茫茫荒原,从乌鲁木齐驱车近5个小时来到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自治乡,撞入眼帘的是偌大一片铺设红色琉璃瓦屋顶的民居。

  这片红顶民居就是漳州对口支援木垒县的游牧民定居工程。2010至2011年,漳州共援建300户,这里坐落175户。

  漫步其间,175户新居分为几列从南向北排列,每户都设有住房和院子,户型、结构一模一样。乌孜别克族乡副乡长努尔兰介绍:“我乡现有546户,125户安置于此。户均占有宅基地2亩,其中,住房面积超过80平方米,都是按照8级抗震标准建造起来的。另外,每人配有5亩高标准饲草料基地,每户配有100平方米的暖圈一座,根据住宅区与养殖区分离的要求,集中建在村子东侧。”

  有了定居点后,游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改观。“大家原来住在离县城60公里的大山里,房屋是土木结构的,没有通水、电,喝的是山泉水,用的是煤油灯,就医、就学相当不方便,生病时只能到相当简陋的医务所抓点感冒便药。”努尔兰边走边说:“搬到这里后,水、电、医疗服务都有了,牧民们的子女也能就近入园入学,生产生活不知不觉已逐渐融入城镇发展中。”

  加玛丽是定居于此的牧民之一,哈萨克族人,今年已经74岁。走进她的家中,只见大厅宽敞明亮,炕上铺着温暖的毛毯,洗衣机、电冰箱等电器相当齐全……院子里还有一些未采摘的蔬菜。她温和地说:“过去,我们在山里游牧,一年到头只能吃到土豆、羊肉、牛肉, 现在很多定居下来的人学会种植蔬菜,平时有茄子、白菜、豆角、西红柿、大葱、辣椒等可以下锅。”

  巴哈尔是加玛丽的邻居,也是哈萨克族人,她原来住在大石头乡,去年7月份嫁给了叶尔木拉提,于是搬到这里定居,利用住所的大厅开了家杂货店,卖起日常用品。她开心地说:“之前都在放牧,没有其他收入,如今开店月赚1000多元。”努尔兰叙述,乌孜别克族乡共有富余劳动力570人,游牧民定居后,今年来已转移509人,一般在北疆从事二、三产业。

  出了住宅区,来到村子东侧的养殖区。这里的暖圈是蓝顶的,一座接一座整齐排开。乌孜别克族人努尔古丽正在她家暖圈旁挤牛奶。“我们家有4口人,养了120只羊和2头牛。老汉(丈夫的意思)放羊去了,两个孩子在读大学。”她娓娓道来:“养牛是为了喝牛奶,养羊是为了卖小羊羔。以前住在山里,地处偏远,信息不通,1只小羊羔只能卖100元,加上没有暖圈,暴风雪一来就会冻死很多只。现在1只能卖800元,年赚7万多元。”

  漳州援疆项目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当地各族百姓的幸福指数,游牧民定居工程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今年,漳州共实施4个援建民生项目,其中,木垒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木垒县城第二“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已经封顶;600户农村安居工程目前开工359户、竣工228户;援建博斯坦乡依尔哈巴克村的50户游牧民定居住房正紧锣密鼓地进入收尾阶段。

  产业援疆 一次次牵线搭桥对接帮扶,推动特色木垒长远发展

  “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祖国西北部的木垒有幸与祖国东南部的漳州结成了对子。在这份跨越万水千山的情谊中,漳州援疆队员不仅积极推进民生项目援建工作,还立足福建、漳州的产业优势和企业情况,围绕木垒特色资源,与木垒县委、县政府共同对接研究产业援疆工作,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推动木垒产业发展。”木垒县委书记王志华深情讲述。

  鹰嘴豆是新疆的“天山奇豆”,因其面形奇特,尖如鹰嘴,故称此名。木垒县地处丘陵逆温带,已有近千年种植鹰嘴豆的历史。目前,该县鹰嘴豆种植面积近1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鹰嘴豆种植基地。去年,木垒的鹰嘴豆产业带动全县农牧民实现人均增收600元。

  新疆大龙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鹰嘴豆深加工龙头企业,实行“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2011年,与全县7600多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以年初6元的市场保底价格收购,使山旱地亩收入平均达到740元以上,部分亩收入逾千元。

  10月12日,记者来到该公司采访,只见生产车间一派繁忙,鹰嘴豆产品有20多种。“木垒鹰嘴豆产业发展有漳州援疆队员的一份功劳。”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志霞热情地带领记者边参观公司边介绍:“援疆队员对接到大龙王食品公司后,不仅帮助公司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还组织公司参加漳州花博会等各种展销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把鹰嘴豆产品推广到福建、漳州等地,近两年,援疆队员还直接联系销售20多万元鹰嘴豆产品到漳州企业。”

  不仅仅鹰嘴豆产业,目前,漳州援疆队员正将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民族刺绣和白豌豆、牛羊肉等当地特色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产业援疆的重点,积极推动木垒特色产业壮大升级。

  智力援疆 一批批行业人才主动融入,促使先进技术扎根新疆

  飞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越过一条又一条大河,漳州各行各业的援疆技术人员从沿海之滨来到雪域草原,把热情和精力倾注于木垒这片发展热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技术引领作用。

  10月13日,木垒县委副书记、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木垒漳州分指挥部指挥长李明清介绍:“2011年以来,漳州全面落实智力援疆计划,共派出19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木垒开展为期三个月、半年、一年半或三年不等的人才援疆工作,帮助解决当地农业、医疗、教育、公安等方面人才紧缺实际。”

  援疆教师来了,带来沿海的教育管理经验,帮助木垒县一中开办了3个“福建援疆班”。由于教学质量好,援疆班在今年秋季已增加到10个(其中有3个哈语、维语民族班),由在一个年级试办扩大为在三个年级办班,受到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肯定。木垒一中校长侯志楷说:“援疆教师还分组参加学校相应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共同研究新课程,实施新课改,培训教师1000多人次,传播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此外,学校还得到漳州市教育局等单位近30万元的办学、助学资金支持。”

  援疆干警来了,推动木垒县公安局实行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和素质强警工作。木垒公安局长张安介绍说:“今年初,漳州市公安局还拨了30余万元专款采购7套一体化信息平台援助我们,使木垒公安局率先在昌吉州使用现代化的信息采集设备。”

  援疆医生来了,协助木垒县人民医院创建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规范了疾病诊断和治疗护理程序,还手把手地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医疗队伍。

  援疆农技人员来了,引进了7类新品种农作物,并积极参与鹰嘴豆、小麦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留下了一批持续性的农业科研成果。

  漳州各行各业的援疆队员来了,克服了气候、饮食、语言、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立足当地、爱岗敬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技术引领作用,把先进的理念带到木垒这方土地。

  “然而,援疆工作是长期而艰苦的,它不在一时激动的豪言壮语里,也不在一时兴起的热情高涨中。今后,漳州全体援疆队员将继续努力,牢记漳州市委、市政府的嘱托,为新疆木垒县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李明清说。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