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导新计划屈服俄压力 战略重心或转向亚太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取消在捷建立反导预警中心计划的真正原因是屈服于俄罗斯的压力。东欧反导计划一直是美俄关系的一大障碍,俄方各层面人士始终认为,东欧反导系统是对俄的威胁而坚决反对。 美俄在反导问题上各有所思 捷克曾经是美国主导的东欧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美方曾计划在捷克建立一个预警雷达站,并历经两年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然而,近日捷克却宣布将从美国部署的导弹防御体系中退出。 有分析认为,在奥巴马对东欧反导系统进行调整后,先前的主角捷克蜕化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角色,对美方忽略捷克利益的极度不满最终导致了捷克的退出。 东欧“老朋友”被抛弃 捷克国防部长亚历山大·冯德拉6月15日表示,在去年的北约里斯本峰会上,北约制订了未来10年的战略新构想,其中包括设立覆盖全体成员国的信息共享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美国提出与捷克合作设立导弹防御预警数据中心,“实际上已经没有必要”。 因此,捷克决定拒绝美方的提议,实际上退出了由美国主导的欧洲导弹防御体系。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林恩也表示,美方提出的方案虽然“不错”,然而已经“时过境迁”,北约提出的战略新构想使得这一提议不再符合美国和捷克双方的需要。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加紧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并谋求将其覆盖范围从本土扩大至盟国。从2002年起,美国开始考虑在中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由于北约内部对美国东欧反导计划一直存在不同声音,布什政府避开了采取协商一致决策方式的北约,直接与捷克、波兰政府磋商,并于2008年7月和8月先后与捷、波签署协议,决定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基地、在波兰建立10个导弹拦截装置。 然而,奥巴马上台后,在未与波兰、捷克等国商议的情况下,就宣布取消布什政府的东欧反导系统计划,转而推出一项分阶段、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反导系统方案。 在这一方案中,没有提及捷克可能担任的角色。随后,奥巴马政府提议在捷克建立一个早期的导弹防御预警数据中心,对卫星信号进行收集和分析,以便尽早发现将目标对准北约国家的导弹。 但即便建成这样的数据中心,捷克在导弹防御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也已经被大大弱化了,这引起了捷方的强烈不满。 捷克国防部长冯德拉在一次北约的国防部长会议中就曾抱怨说,美国的提议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安慰奖”,因为美方给出的条件不够好,而捷克对未来的合作设想比这要丰富得多,决不仅仅是像数据中心一样只需要一两个房间再加上几台电脑。 由于捷克在目前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中已经弱化成了无关紧要的边缘角色,因此它的退出对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实际上,今年5月,罗马尼亚批准在其境内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正式宣告罗马尼亚取代捷克,与波兰构成了新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新“双子星”。 新计划是“缓兵之计” 奥巴马上台后,为了重启与俄罗斯的关系,宣布对东欧反导系统进行调整。在去年的北约里斯本峰会上,为了消除俄罗斯的疑虑,北约方面表示在未来将邀请俄罗斯加入北约的战略防御系统。 美国与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包括捷克在内的东欧国家的利益被忽略并受到了损害。 就像一位捷克政治家所说的,对于捷克来说,美国现在以及将来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伙伴,但当前的美国政府并没有把捷克当回事。 舆论认为,美国政府为了“更高的战略需要”,不惜承担“背信弃义”的骂名,抛弃“老朋友”,暴露了美国政治家的“实用主义”,也显示了东欧小国地位的“无足轻重”。 美国的“新反导计划”提出已近两年,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美国取消在捷建立反导预警中心的计划证明,美先前所谓用“新计划”取代“原计划”,完全是为了安抚东欧的“缓兵之计”。 美俄在“讲和” 中国应警惕 美俄在反导问题上“言和”,势必对国际格局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的这种战略调整就像是“不买房子,就买车”一样,调整在欧洲的反导部署,可能会把更多战略注意力转向亚太。他指出,美国一直加强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不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核潜艇数量就是其直接体现。 戴旭也指出,美国最新出台的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报告,将中俄等4国一道列为挑战美国利益的国家。在美俄缓和关系后,中国所面临的战略压力自然增大。他认为,中国应警惕美在经济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在购买美国国债等问题上作出让步。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在决定撤销东欧反导系统的同时,在亚太地区仍紧锣密鼓地构建“反导网”,而且形式更为隐蔽。美国通过对台军售,加强台湾的远程雷达预警能力,而且还利用美日军事合作,提升日本海、陆基反导能力,这些动作针对中国的意图很明显。 而王海运认为,美国撤销在欧洲的反导系统是奥巴马政府改变“冷战思维”的体现,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加强在亚洲的军事部署。美国不再强行部署反导系统,客观上也许还创造了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