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制滥造的神器——从“雄风”3误射事件看该弹实际水平
7月1日,台湾海军“金江”号导弹巡逻艇在高雄左营军港进行操演验收时,于上午8时15突发“雄风”3型反舰导弹误射事故。随后,该弹在向西北方向飞行约80千米、在击中台湾籍渔船“翔利升”号并造成一人死亡、三人轻伤之后,于8时40分在澎湖外海坠海。对于此次事件,台湾军方声称是由于操作人员不经正常流程操作所导致,并已经给予“金江”号上相关人员处分。但此次误射事件中出现的诸多疑点,却使得“雄风”3成为一款备受争议的武器——这款被台湾军方奉为“神器”的导弹,实际水平究竟如何?
图注:惹是生非的“金江”号导弹艇。该艇属于“锦江”级导弹巡逻艇,是台湾海军改装“雄风”3型反舰导弹的主要平台之一 台湾岛内有观点认为,此次“雄风”3是以俯冲方式命中并贯穿“翔利升”号渔船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渔船不但损伤不大,而且船上没有导弹尾焰烧灼的痕迹。然而这种说法,恐怕站不住脚。从“翔利升”号渔船被击中后呈现的破坏效果来看,无论如何都与俯冲命中造成的破坏特征不符。以“雄风”3型的速度和弹体质量而言,如果俯冲命中完全没有防护、结构强度极差且体积不大的“翔利升”号渔船,那么该船很可能的结果是遭到结构性摧毁,而非只是被贯穿。即使“雄风”3确实是俯冲命中“翔利升”号,也必然不可能是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击中该船。任何飞行器在大气层内进行超音速飞行时都会产生强烈的激波,其造成的冲击效应至少可将船体表面上的一些设备和附带物件“冲”走并震碎其舷窗,然而从公开的视频和照片资料上看根本没有造成这种效应。 据此,不难推断如果“雄风”3是俯冲命中“翔利升”号的,那必然是以较低的速度击中船体才会造成这种破坏效果。考虑到“雄风”3的动力装置为冲压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不能像涡喷或涡扇发动机一样关机后再开车,因此“雄风”3或者是在燃料耗尽后速度减缓、随后在下落阶段击中“翔利升”号,或者是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解体、其弹体残骸飞溅并贯穿遇害渔船,或者是飞行时根本没有达到超音速。而这就又带来一个问题——“雄风”3号的射程和速度指标,究竟有没有台湾军方吹得那么玄乎?
图注:无辜遭殃的“翔利升”号渔船。从照片上看,该船被“雄风”3命中后只是被贯穿了一个大洞,船体结构仍然保持完好,这显然与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杀伤效果不符 由于“雄风”3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投入使用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台湾军方曾对该弹寄予厚望,并诩以“航母杀手”的美称。毋庸置疑,台军方对于“雄风”3在性能上的信心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该弹的射程和飞行速度,按照以往各类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试验结果,即使单纯依靠动能进行破坏也会因超音速飞行造成的激波效应和弹体本身为适应超音速飞行而导致的较大质量(冲压发动机的体积本来就不会很小,同时为保证导弹能够有足够远的射程还需要配以非常庞大的燃料箱)使被命中舰艇遭受重创。然而此次“雄风”3误射事件中呈现的非常诡异的情况,却使得“雄风”3能否达到台湾军方宣传的水平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怀疑的问题。按照台湾军方以往的说法,“雄风”3拥有最大150千米左右的射程(有些媒体称台军方宣称“雄风”3射程达到300千米,经查这是对“雄风”3预定发展的增程型的射程数据)和2.5马赫的飞行速度,这个指标和中国大陆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研制的C-301超音速反舰导弹相当。 然而,如果结合“雄风”3的具体设计进行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C-301是一款重达3.4吨、长达9.85米的重型反舰导弹,而“雄风”3不过是重1.5吨、长6.1米的中型反舰导弹,而“雄风”3的设计基础是与美国于上世纪末设计的与C-301技术水平接近的GQM-163超音速靶弹,即使考虑到“雄风”3因设计时间较晚而能够拥有足够充足的时间使用先进技术改进也断然不可能达到与C-301相近的速度与射程指标(事实上由于台湾在冲压发动机技术上积累薄弱,其“雄风”3甚至还采用了不如GQM-163的分体式助推器,这就意味着该弹水准可能还不如C-301)。结合前述对“翔利升”号渔船被破坏状况的分析,“雄风”3至少在速度上肯定达不到2.5马赫;而再考虑到“雄风”3在飞行不到100千米后即坠海,即使有贯穿“翔利升”号后速度严重可能衰减的原因,若其弹体内燃料充足射程也不可能如此大打折扣。因此,可以判断“雄风”3无论是速度指标还是射程指标,都远远达不到台湾军方宣传的水准。
图注:虽然台湾军方将“雄风”3(上)吹得神乎其神,然而该弹事实上不过是以美国的GQM-163靶弹(下)为基础设计的一款整合不成功的反舰导弹,其水平充其量与大陆的C-301相当,而由于体积受限在射程和速度上根本不可能达到C-301的水准 对于“雄风”3型是否存在自毁的可能,台湾“海军参谋长”梅嘉树和“海军司令”黄曙光在事件发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均明确表示发生误射的这枚“雄风”3型是战斗弹,弹上安装有自毁系统。在对“雄风”3的自毁系统进行介绍时,黄曙光称该型弹在发射并飞行一定距离后会依照导引头选择的目标向该目标方向飞行,其后若飞行轨迹超越目标位置则会自动启动导引头进行搜索,若仍不能找到目标则会在飞行一段距离后启动自毁程序。同时黄曙光还表示,由于“翔利升”号在被命中时的位置距离被误射的“雄风”3飞行时的预定目标点只有约1.9海里,故完全存在被错误锁定的可能。不能否认,黄曙光的说法从技术角度是说得通的,但“金江”号在发射这枚“雄风”3时完全不了解发射方向上的海上情况、也没有考虑发射导弹可能造成的风险,这就只能从台军内部的训练水准和管理水准上找原因了。 此次“雄风”3误射事件的另一个疑团是为什么导弹没能引爆。应该说,反舰导弹命中目标后未能引爆战斗部并不是什么特别罕见的问题,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7年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使用伊朗生产的“诺尔”反舰导弹袭击以色列海军的“哈尼特”号轻型护卫舰时同样是在舰体尾部贯通、仅造成机库门口的吊车完全损毁。而在此前披露的“雄风”3打靶试验的图像中,进行测试的“雄风”3以老式坦克登陆舰作为靶舰进行试射,结果是虽然成功命中靶舰侧舷中部,但与此次误射事件相同只在舰体上穿过而未能启动战斗部,也没有造成激波效应引发的附带杀伤。结合“翔利升”号的受损情况,可以发现“雄风”3无论是对长度超过百米、排水量几千吨的大型目标还是十几米长、排水量几十吨的小型目标都无法做到有效触发,这显然已经不能用目标识别失败导致控制系统失误来解释,倒更像是“雄风”3的战斗部触发装置在设计之初就存在问题。
图注:2007年,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曾使用伊朗的“诺尔”反舰导弹对以色列海军的“哈尼特”号轻型护卫舰,结果也是仅造成贯穿而未触发战斗部,这说明反舰导弹命中目标不触发并不鲜见。但如同“雄风”3一样屡次发生这种事故,这只能说明该弹设计存在问题 综合各个方面来看,“雄风”3都更像是一款仓促之下以不成熟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产品,虽然单纯从设计指标上看可以认为性能居于世界前列,但实际上很难达到预定标准。将这样的武器当做新一代的主战装备,也只能说这算是台湾军方不折不扣的“体制问题”。讽刺的是,在这次误射事件发生后,台湾军方还大张旗鼓地对下落不明的“雄风”3进行搜索,原因竟然是“冲压引擎和导引头的各项技术非常先进,如果被解放军获得有技术泄露危险”。对于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我们也只能说台湾军方想得实在是有点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