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上补习班的孩子却越来越多?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可是周围的孩子上补习班的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补习班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没有寒暑假,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问: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上补习班的孩子却越来越多?
观点1:最真实的案例,我侄女上初中每到假期都积极的要上补习班,她说班主任在快放假是在班里说了,有好多重点知识会在补习班上讲解,和侄女单独谈话说很看好侄女,希望她能来,当然不只她一人有单独谈话的机会。还有每周的补习班,老师说重点知识不会在课堂上讲,不补习就分不出优劣生。把学生都叫到家里来,中午管饭多少钱一餐算。还有,上级一下来检查,老师就让学生把部分老师让买的资料藏起来,就算查到了让学生说是自己去买的,老师的话是圣旨,学生不敢不配合,侄女说了怕老师以后会真对自己!只能照听照做!都不想失学!有怀疑的人吗?我发誓!还有几个地方没讲到。 观点2:对于我们这补习班情况是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第一:基础设施不够,中小学数量远远不够,小学一年级一个班90多个人是常事,很多老师学生互相不认识,后面的学生根本听不到老师讲课。第二:最近几年老师师德大幅度下降,九成老师在课堂上会保留最起码三成的内容放到自己设置的补习班上去讲,所以导致全班都在补课,有些学生学习不错,家长也不想孩子忒累,所以选择不参与补习班当中,结果就是老师对该同学各种挑剔,一交补课费立马态度好转。第三:职能部门不作为,明知道自己地盘学校老师根本满足不了当地教学需求,可是他们就是不向上申请,而且变着法的索取别的费用(其实大都到了某些人腰包)。我们这最大的特色就是:只要有学校,那条街基本九成都是补习班,一到五晚上补课,周末早上到晚上。挺心疼这些孩子。哎 观点3:高考目前是中国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但是高考也让中国教育陷入尴尬局面,所有家长、学生都把高考当作成长成才、出人投地的唯一选择,所有学校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再在转,这样的结果是学校成了培养学生的工厂机器,学生成了为考大学而可能丢失各种兴趣爱好的牺牲品。衡水中学今年高考又大获全胜,得到了几乎全部家长的羡慕和认可,这也是当今教育考核体制下的必然现象。这样的结果也就是为追求高考,学生们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兴趣,放弃了锻炼,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挤进补习学校,出现了名校的高收费和乱收费,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出现了学生体能普遍下降的现象。因此,在目前的体制下,我们不能怪学校,不能怪家长,更不能怪学生。我们共同期待高考制度改革的出台,我们期盼中国教育考核体系的新变化,我们希望学生们能高分高能、健康快乐成长。 观点4:补习班已经是一种社会风气了,这种风气的形成还是源于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跟风,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去补习班了就开始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落后,去补习班。其实针对补习班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小孩在正常的上学时间都没有好好学习,单靠一个补习班就能好好学习了吗?又或者是补习班的老师教的比学校老师更细心,更有水平?读书还是靠小孩的自觉性,强压式和填鸭式的教育其实更多的是拔苗助长!每一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天性,家长多发掘他们的天赋,让孩子在更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多关注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尽量避免补习班给自己的小孩。 观点5:素质教育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什么是素质教育?估计很多老教育工作者都会觉得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方面的技能。这种理解就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比较,语言能力重要还是乐感重要?逻辑思维能力重要还是美感重要?说白了真正重要的素质还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所谓的主课所培养出来的。因此从授课范围或者课程比例上划分是不科学的。 既然素质教育是一个伪命题,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这个口号经久不衰?大家都在很配合的玩概念而已,谁让你那么认真的?各级教育系统只是在推材料的时候多多套用这个概念而已,各项业务还要照常开展。让老师去培养每一名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等根本不现实,所以老师也只能在述职报告里面多用这个概念而已。 至于学术界、舆论界更是如此,他们只是为了成果、为了稿费和流量而已。有谁会真正研究什么是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有没有可操作性呢? 说了这么多,你应该明白了吧?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已经沦为了一些人的垫脚石、一些人的伪装网,该考的试一个少不了,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所以上补习班的孩子越来越多就很正常啦。 观点6:素质教育,不是人人都可以谈的,至少平民百姓还没有这个条件。 1、教育资源区域差异。地区不同,待遇可说差别大的去,比如北京,上清华北京,只要稍微努力一点,是分分钟的事情,其他省份的可以吗?为了上好学校,要众多同等平民中获胜,就是补习!分数证明能力,分数就是标准。 2、社会阶层享受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现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钱了,有权了,所以很多优质教育资源是有条件优先享受的,话也不说这么明白,你懂的。做为平民百姓,你不努力,你还有什么机会?好好学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