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年时间内,刘邦大杀功臣的背后,绝不是仅是为了儿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统一了东方六国。但是秦帝国并没有实现长久的统一,仅仅十多年之后,秦帝国便土崩瓦解。刘邦率领的军队进入了咸阳城,秦子婴选择了开城投降。随后刘邦与项羽之间开始长期的争霸战争。最终刘邦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汉朝建立以后,刘邦进行了一系列大杀功臣的行为。
一、刘邦的行动主要是为了扭转国家的分裂局面 秦始皇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这个制度相比周朝的分封制属于巨大的超越,这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亚各国都从分裂的局面改变成为了统一的形式。项羽进入咸阳以后,违背了自己所有的承诺。他先是3了已经投降的秦子婴,随后又放火烧毁了雄壮的阿房宫。在关中站稳脚跟之后,项羽重新了分封了诸王。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为了遏制刘邦,项羽把刘邦分在了蜀中地区。客观的说,这是项羽在开历史的倒车。国家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而项羽的思维还停留在战国时代。对于项羽来说,他原本有机会统一国家,而他自己选择了分封,这是他自己给自己挖坑。
刘邦起兵反对项羽之后,经常被项羽打得一败涂地。项羽虽然在政治上不如人意,但是在军事上还是相当强悍的。刘备的妻子和父亲都被项羽俘获,刘邦本人也如同丧家之犬。为了打败项羽,刘邦不得不团结各个诸侯王的力量。依靠刘邦自己的力量绝对没有能力击败项羽,在对抗项羽的过程中,英布、彭越等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刘备受困之际,已经扫平了北方的韩信要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这让刘邦勃然大怒,不过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直接封韩信为齐王。韩信成为汉朝建立之后最大的诸侯王,他的实力甚至可以与刘邦分庭抗礼。在汉朝建立时,刘邦迫于无奈册封了一系列的诸侯王。
二、诸侯王的实力超过了中央朝廷 在汉朝建立的初期,一共有50多个郡。但其中各个诸侯王控制的地区就超过了汉朝中央政权,他们的封地占到了全国土地的53%。对于刘邦来说,他必须陆续消灭这些诸侯王。韩信是势力最大的诸侯王,也是刘邦最大的功臣之一。打掉了韩信就可以震慑所有的诸侯王,刘邦采用在云游的机会抓获了韩信。随后韩信被降为了侯爵,而且丧失了大部分权力。刘邦此举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真正统一全国,他的思维比项羽要现今的多,他需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大一统这个词语不是随便说的,这一点项羽明显达不到。打掉韩信之后,刘邦开始陆续清理其他的诸侯王。
看到韩信倒下之后,其他的诸侯王也不是傻瓜。他们先后发动了叛乱,其中最为强悍的就是淮南王英布。在平定英布的过程中,刘邦中箭负伤。除了英布之外,北方的几个诸侯王也发动了叛乱。刘邦有些疲于应付的情况,但他必须那么做。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刘邦最终完成了真正统一天下的历程。在此之后,异姓不得封王成为了一种惯例。但刘邦的全盘计划并没有持续太久,他的儿子汉文帝继位之后,处于各方面的考虑,又开始大肆分封了诸侯王。最终这些诸侯王在汉景帝时期发动了叛乱,这就是汉朝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当然这都是后话,后来汉武帝重新确立的大一统的格局。
三、刘邦清洗功臣的确也有为儿子的因素 刘邦清洗功臣的原因当然不能排除儿子的因素,这与后来的朱元璋如出一辙。这一系列的行为有公有私,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刘邦的太子刘盈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但国家处于刚刚建立的时刻,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君主。刘邦自己年事已高,他在位时,那些诸侯王不敢怎么样。但一旦刘邦去世,那情况就很难说了。这个情况刘邦自己心里也是清楚的,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刘邦必须除掉那些骄兵悍将。后来的朱元璋则是有不同的考虑,起初朱元璋清洗功臣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是到了后期,则成为与刘邦差不多的心理,他们都是在给后来的继承人铺路。不过从大局上说,刘邦还是主要为了大一统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