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来时路——运-20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

念远怀人
2016-07-07 16:51:31

运20作为中国战略运输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役的消息可谓是振奋人心,虽然目前运20的发动机系统还有待国产化,但是这也让中国空军具备了远程投送能力。

回眸来时路——运-20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航空工业曾经不止一次对大型飞机项目发起冲击。中国首款称得上“大飞机”(以目前C919客机的70吨级为吨位下限)的飞机为仿制前苏联图-16“獾”式中型轰炸机的轰-6轰炸机,该机不但是中国空军列装的第一种国产中远程轰炸机,同时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研发大型飞机的基础。在轰-6研发成功后,周恩来总理曾经亲自询问航空技术人员“能不能在轰-6基础上搞喷气式客机”,这体现了国家高层对于发展大飞机的决心和信心。虽然轰-6发展大型客机的愿望未能实现,但以该机为基础先后研发了多个改进型号,以及氢弹空投试验机、反舰导弹载机、远程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和航空发动机试验平台等特殊型号,其对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时至今日,轰-6的最新型号轰-6K仍然是中国空军执行战略威慑和远程打击任务的主力机型。

回眸来时路——运-20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

尽管轰-6在平台规格和设计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但该机仍然成为了中国自行发展大飞机不可或缺的范本。上世纪70年代,在严重的安全威胁之下,中国空军下达了研发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任务。西安飞机设计所在接到任务后,提出以轰-6为基础进行放大、并改用4台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新型轰炸机方案,称为轰-8。轰-8在设计指标上非常突出,虽然比起美国的B-52和前苏联的图-95有所差距,但与米亚-4相比各项指标相当,载弹量还有较大幅度超越。由于轰-8超出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研发生产能力的项目较多,同时国内还在研发其他大型飞机,最终中央指示轰-8停止发展。尽管轰-8未能研制成功,但该机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冲击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第一次尝试,足以铭记史册。

回眸来时路——运-20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

与轰-8在同一时间进行研发的,还有大名鼎鼎的运-10大型客机。这种与同时代的DC-8和波音707吨位相当的客机是中国第一次独立尝试研发大型客机,也是第一款由中国独立研发成功的大型飞机。据称,美国波音公司副总裁在参观过运-10之后表示“运-10并非波音707的仿制品”,并认为“研制大型飞机,你们(中国)也合格了”。运-10曾经于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多次飞行,期间还曾经运输物资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之一的拉萨机场执行任务。依照现在的标准,运-10的技术与同时代的其他客机相比比较落后,性能也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一些指标并不合格,然而该机的研发使中国首次掌握了大型客机的生产技术,这为后来中国独立研发大型客机奠定了基础。

回眸来时路——运-20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

与运-10相比,作为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运-9则令人感到震惊。与目前作为运-8深度改进型的运-9不同,历史上的运-9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大型运输机。该机与同时代的C-141和伊尔-76在吨位上不分伯仲,是运-20之前中国航空工业研发过的吨位最大的飞机。毋庸置疑,在研发100吨级的轰-8和运-10都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研发150吨级的运-9成功几率更低,这也使该机成为中国大飞机发展史上目标最不切实际的一个。毫无疑问,运-9没有留下任何实际成果便草草下马,但其方案的提出体现了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工业对大型飞机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现在的运-20,事实上可以看做运-9某种意义的重生。

回眸来时路——运-20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航空工业研发大型飞机的热度骤减。这一时期最广为人知的项目,是上海飞机制造厂与美国麦道公司联合进行MD83/MD90客机的生产这个独立自主意味并不浓厚的合作工程。不过,同期中国也并未放弃研发大型飞机的努力。在总结运-10的经验与教训、并分析国内外民航市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西安飞机设计所提出了代号运-16的窄体中远程客机方案,其设计比较类似于美国的波音757。奈何虽然有着运-10的研发和生产经验,同时80年代的中国航空工业也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技术和资金上的薄弱使得运-16仍无法摆脱偃旗息鼓的命运。应该说,运-16未能投入研发生产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反而算是一种幸运——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民航市场的反映来看,类似波音757一类的窄体客机并不受到青睐,即使运-16投入生产也可能会造成亏损,这样看来倒也算因祸得福。

回眸来时路——运-20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

而同一时期的合作生产麦道82客机项目,曾经为中国生产大飞机打开了一扇窗。麦道82的中国生产批次在国内被命名为运-13,这批客机时至今日仍然在国内一些航空公司服役。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尽管麦道82/运-13项目进展比较顺利,但由于1997年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这一项目最终仍然以流产告终,仅有的几架完成生产的麦道82和麦道90也成为了中国与西方合作生产大型飞机仅存的硕果。但通过麦道82项目,中国航空工业获得了一定的大型飞机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后来中国独立研发新型客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近日刚刚交付使用的ARJ21型支线客机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麦道82的一些影子。

回眸来时路——运-20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

进入90年代后,中国与西方合作发展大飞机的愿望并未破灭,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项目便是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联合研发的AE100“空中快车”大型支线客机。与美国人一样,欧洲人也同样“不靠谱”,AE100项目最终也以不了了之告终。痛定思痛后,进入21世纪的中国航空工业开始了独立研发大飞机的步伐。2006年,大飞机项目正式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其中于2009年完成机头构件的C919客机成为了中国首款正式公开的大飞机。虽然相比于运-20运输机而言,C919客机的研发速度并不算快,但这种于2016年首架原型机正式下线的客机,仍然算是新时期中国航空工业的结晶。

回眸来时路——运-20回顾中国大飞机发展历程

时至今日,在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大型飞机独立研发和生产能力,运-20和C919正是这种能力最好的体现。就在前不久,又有消息声称中国将对400吨级和600吨级重型运输机发起冲击,并计划与俄罗斯联合研制大型宽体干线客机,这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新的发展契机。

更多军事信息请关注军机图微信公众号:JJT180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