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绝对实力的多尔衮 为什么没有成为满清的皇帝
1643年,年富力强的满清皇帝皇太极突然去世,这引起了清廷内部一系列的混乱。由于皇太极是突然去世,因此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嘱。这样一来,皇位就成了最大的悬念。很多人都知道豪格和多尔衮争位的故事,认为福临属于摘桃子的人。其实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这是当时满清的政治框架决定的。由于这个特殊的政治框架,遏制了多尔衮登上皇位的最后一步。至于福临的继位,他只是一个幸运儿罢了。即使没有福临,还会有其他的皇子登基。但不会是多尔衮,也不会是豪格。
一、八王议政的制度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八王议政制度要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当时努尔哈赤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需要听从众人的意见。他将多次召集自己的亲信和儿子们进行会议,久而久而,也就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认真地说,当时的后金属于君主专制的国家,但是个人专制的程度却明显轻与后来的满清。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太极通过种种手段成为了新一任的大汗。由于他的地位来路不正,因此他需要分拨部分权力给诸王。利用诸王的势力稳定自己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中,以退为进一直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皇太极时期,各王虽然都支持他。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也会遏制皇太极的手脚。但皇太极没有办法,他自己加大了各王的力量,这怪不得别人。
其实这一项制度并没有随着清朝的入关而终结,即使是多尔衮担任摄政王的情况下,八王议政会议也同时存在。顺治、康熙两朝也是一样,不过康熙是一个标准的权力狂人,自己能力有强,所以逐步架空了议政王会议。雍正皇帝时期,设立了专门为自己服务的军机处,这进一步架空了议政王制度。议政王制度已经没有任何的存在价值,到了乾隆时期正式撤销。但话又说回来,在皇太极时期,那些王爷们可不是什么闲散人员,他们都有一定的权力。皇太极的突然去世,对于他们来说虽然震惊。但是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至于继位的皇帝是谁对他们并不是十分重要。
二、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很难登上皇位 皇太极突然去世之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多尔衮开始争位,两个人都有很强的实力。但是认真的说,豪格的实力明显不如多尔衮,当时豪格能够指挥的军队只相当于多尔衮的50%。他们两个真的发生内战的话,豪格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当然,发生内战也是多尔衮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个执念他才会一再让步。从表面上看,是豪格和多尔衮在争位,但是实际上他们都很难成功。因为各王都不希望出现一位年轻而且能力超强的皇帝,因此他们在豪格和多尔衮争位期间均保持沉默。豪格和多尔衮都任何自己有当皇帝的资格,双方寸步不让,但又都不愿意打内战,所以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僵局。
这个时候提出一个新方案是非常合适的,有人提出在皇太极的其他儿子中挑选一人继位。多尔衮和豪格都被迫让步,但是双方指定的人选又不一样。这对各王来说已经够了,只要不是豪格或者多尔衮,皇太极剩下的儿子谁当皇帝都一样。多尔衮想到了福临,而豪格想到了博果尔。他们都想拥有拥立之功,这样他们的地位就可以更高一层。福临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她通过太监传话,完成了皇帝和多尔衮的权力划分,也就是多尔衮将出任摄政王。最终多尔衮选择了不顾一切支持福临,在多尔衮的坚持下,豪格被迫让步。至于其他诸王没有任何意见,这件事已经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三、在现代的小说中,多尔衮的权力被无限夸大 在现代的一些电视剧和小说中,多尔衮的权力被无限的夸大,似乎他就是真正的皇帝一样。其实情况远不是这样,顺治皇帝多少还是有一些权力的,但多尔衮对皇帝权力的侵夺这也是事实。不过程度远没有后来影视剧中的那么严重罢了,请注意,在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期间,各王同意拥有大小不等的权力。权力的蛋糕一共只有那么多,众人分了以后,多尔衮已经不可能做到独揽朝政。多尔衮死后,他的政治集团立刻垮塌,由此可见他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或者说政治力量不够强大。反对多尔衮的人还大有人在,最终多尔衮被开棺鞭尸,这又说明他政治力量的脆弱性。最后想说一句,顺治时期的多尔衮,的确是满清王朝最有权力的人,但是他自己无法主宰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