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展出77件莫高窟文物 包括4件珍稀佛卷

舞动的月色
2012-11-01 09:59:28
唐代牵驼俑
唐代牵驼俑
魏晋古鳣
魏晋古鳣
汉代的麻鞋
汉代的麻鞋

  唐代牵驼俑

  牵驼俑长着“胡人脸”见证丝绸之路往来盛况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史书称敦煌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云集在此从事丝绸、瓷器、珍宝、驼马等交易,十分繁华。因此,敦煌不少文物也都烙上浓厚的东西方融合色彩。

  本次展出的文物中,有几枚魏晋的波斯银币和贵霜铜币很值得一看,这是当时东西方交易遗留下的钱币实物。在波斯银币上,游客能看到波斯国教祆教(拜火教)的祭坛和祆神像。而贵霜帝国约在我国东汉前后达到鼎盛,曾和汉同列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列,双方往来频繁。

  除钱币实物外,唐代牵驼俑、镇墓兽也有浓厚的异域色彩,不少人物都长着一张“胡人脸”。本次展出的一尊大型镇墓兽,人物突出的眼珠、高大朝天的鼻子以及厚厚的嘴唇,展示的显然并非汉人形象。

  作为丝绸之路的交易重镇,敦煌也保存下不少丝绢绫罗。本次赴榕展出的汉代染色绢,历经千年颜色仍鲜艳不退。据介绍,当时染色材料主要以植物果实汁液调和矿物而成,已有豆绿、靛青、湖蓝等颜色,很值得一看。

  鱼身长鸟翅、天马长鹿角文物可管窥敦煌文化脉络

  流线形的鱼身上长出鸟翅,天马头上冒出长鹿角……颇有后现代风格的画面,可是出自魏晋和唐人的手笔。

  敦煌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荣红梅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争频繁,豪门望族迁居河西避乱,把中原的习俗也带到了敦煌一带。这一时期,士族奢华的风气在墓葬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大量涌现的画像砖经匠人一笔一划画上,内容五花八门,尤其多超越写实的想象,很是精彩。发展至唐代,制作水平提高,以模子规模化生产模印砖成为常态。卷草、葡萄等纹样大气美观,很有盛唐气象。

  本次展出的77件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延续到清,涵盖经卷、简牍、丝绢、镇墓兽、佛像等等,游客可从中管窥敦煌文化的发展脉络。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