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生为汉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最后竟被韩信害得下油锅
他一生为汉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最后竟被韩信害得下油锅 文/晏建怀
清代黄景仁《杂感》诗曰:“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书生的自嘲与牢骚,然而,其意并非真说书生无用,而是通过这种自嘲,表达有志难伸、抱负难展的怨气,背后更是隐藏着一种只要有伯乐、自己就是千里马的自信。满腹经纶的书生大抵如此,“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种理想催动着他们拿着自己的“砖”到处“敲门”,希望得到贵人的赏识,借他人的翅膀飞上理想的蓝天。 秦末世乱,军阀林立,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书生到处献计献策的时代,往往昨日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农夫,今日就是居庙堂之高的高参,于是,待价而沽者翘首以盼,送货上门者奔波于途。只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大都是满心希望而去,满肚怨气而归,有的甚至还丢了卿卿性命,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书生郦食其就是如此。 当年,满肚诗书的郦生居于穷乡高阳,屈尊当了一个看门小吏,不名一文。但他自视甚高,许多英雄路过高阳,他一一问其姓名,然后连连摇头,视为寻常辈,因此得名“狂生”。刘邦西征暴秦,驻军高阳,郦生听说后,惊喜异常,认为刘邦是株可傍的大树,几乎是想尽了办法,最后终于得到了刘邦的接见。
接是接见了,但那接见的情形却让斯文扫地。刘邦坐在床上,两个洗脚妹在给他洗脚,眼睛睥睨着,与他将儒生的帽子摘下朝里撒尿时的态度几乎毫无二致。郦生受尽羞辱,但丝毫没有改变他“货与刘邦家”的志向。他在劝说刘邦争取夺下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作为西征大本营、以消除后顾之忧的计策得到刘邦认可后,为了帮助刘邦顺利得到陈留,他又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陈留县令,利用朋友对自己的信任,通过里应外合,使刘邦轻取陈留。 郦生将陈留作为“敲门砖”献给刘邦之后,立马扶摇直上,被封为广野君,顺理成章地成了刘邦的高参。可见,最迅速的上升,往往伴随着阴谋或出卖,在弱肉强食、改朝换代的时候,更是如此。 之后,郦生便随刘邦西征,在西入秦关、还定三秦、东征西楚的过程中,献出了不少妙计,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如刘邦西征攻打秦朝峣关时,是郦生带着大量珍宝,去峣关收买守将,使守将受到蒙蔽,成功夺取峣关;后来东征魏王魏豹,又是郦生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代表刘邦前去招降,虽然魏豹不降,但郦生在此过程中,已经尽得魏国情报,为后来韩信攻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楚汉战争期间,又是郦生一再劝说刘邦:“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使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夺得先机。可以说,郦生为刘汉大业,可谓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的才智和心血,功不可没。 然而,才高人愈妒,郦生太聪明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汉王三年,燕地、赵地已定,唯齐地未下,刘邦乘项羽疲于应付汉军、无暇顾及齐地之机,命韩信东向伐齐。当时,齐国田横立兄长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为齐相,麾下二十万军队,声势不小。韩信手中虽然不足齐国半数,但他是智勇双全的大将,战争中少胜多简直是家常便饭,井陉之战(又称背水一战)中,韩信就仅以数万兵马完胜赵歇和陈余统率的二十万大军。所以,齐王田广听说韩信东征,吓得面如土色。 不过,不单“书生技痒爱论量”,而且书生技庠也多事。韩信伐齐,本是刘邦既定方针,人家韩信已作了长时间的准备,只待号角吹响就要攻城了,这时郦生却节外生枝地向刘邦又献一计,请刘邦准许他前去齐国,劝降齐五。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从谏如流,郦生能让齐王投降,何乐而不为?准。
于是,郦生以汉使身份,到了齐国首都临淄,拜见田广、田横,一番陈利言弊,攻心扼吭,竟然说得田家叔侄连连点头,答应对汉俯首称臣。随后,郦生修书一封给韩信,让其罢兵。田广、田横则因为接受郦生劝降忠告,料想韩信将会调转马头,挥师南下而去,所以不仅撤掉之前因备战韩信而安排田间率军二十万镇守历城(今天济南历城区)之防,而且与素有“高阳酒徒”之称的郦生天天美酒,夜夜笙歌,纵情玩乐去了。 然而,正厉兵秣马急于进攻齐国的韩信,听说郦生没费吹灰之力就说服齐王归降,轻取齐国七十余座城池,那股子酸劲就上来了,心里很不服气。你郦生要我罢兵我就罢兵,哪有如此轻巧之事?他偏不听。于是,他乘着夜色,带兵越过平原,攻入齐境,竟然一路凯歌,不日就兵临临淄城下。田广听说汉兵,惊讶之余,便认为是郦生出卖了自己,一腔怒火全部撒向郦生,他说:“你能阻止汉军,我让你活,我就要烹了你!”郦生却回答说:“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老子才不会再替你游说韩信呢!” 随后,田广便将郦生下了油锅,东逃而去。 郦生之死,当然不能说咎由自取,但他利欲心、功业心太重,也不得不说是原因之一。试想,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拿下城池七十余座,平定一个广袤富足的齐国,倘无意外,他郦生就是汉朝的开国元勋,这是多么神奇的结局,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耀?所以,若非为争韩信之功,郦生不至于送命。话又说回来,若韩信没有妒忌之心,他韩信武压境,郦生巧舌帮忙,齐地可不费一枪一弹而轻松占领也未为可知。但韩信怕郦生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忙中添乱,故意掣肘,一个谋略家就这样送掉了性命。其实,郦生之死,刘邦亦有责任,倘不是他打乱韩信东征齐国的既定方针,派郦生去游说,也不会失掉这个高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