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在距离“打造好产品”的路上是不是越走越远了?
多数产品仍以抄袭为主,小米、魅族等盲目追求性价比,产品设计不思进取。 问:国产手机在距离“打造好产品”的路上是不是越走越远了?
观点1:如果打上时间节点,从2014年年底,国产手机在品质上就开始有质的提升了!国产手机当然都在追求精致,但为大多数人关注的,似乎只有像红米这样出货量极大的品牌。 比如说小米,从小米4开始,小米在做工和品质感上就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反响一般,但今年的小米5又是一个飞跃!真心不能说现在设计的同质,这也是没办法的:金属机身的手机,正面做大屏幕,背面设计不是像HTC就是像苹果,还没有好的天线开口解决方法! 而玻璃材质,三星给了一个好的模范(也就三星外观和其他品牌有明显不同了)!追随的有小米5,还有比如说锤子;当然,这样的灵感来自一代经典苹果iPhone4。 毋庸置疑,国产手机一直在追求高品质,但面对手机外观的同质化,国际大厂无能为力有所突破,国产手机也一样。虽然我们不能把买国产作为爱国的评判标准,但我们真心希望国产手机越来越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观点2:比CUP,比内存,比像素等等,全都在做叠法,跟堆土差不多。 小米、魅族等近两年几乎没有什么创意,除了系统做了一些改变,而还保持创新的手机如三星、摩托罗拉(MOTO)、华为,三星推出了曲屏幕、MOTO的可组装手机、华为的双镜头、3D背面等,都还保持创新。 这种堆土似的手机生产,但这一套被玩腻的时候,最终会被抛弃,企业竞争力最终还是来自核心技术和不断的创新能力。 堆土是不牢固的,迟早被冲垮。 观点3:我并不这么以为,几年前一提到国产机大家想到的是山寨机、高音喇叭跑马灯,奇特的外观,最主要是便宜的价格。之前的高端手机也主要被国外品牌垄断。 很早之前的国产手机大厂商也有些不错的市场,不过自从山寨机出现以后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毕竟国人爱便宜嘛。直到2011年8月才改变,8月16日小米公司在北京发布了国内首款双核手机,零售价1999元。那时同样配置的国外品牌机售价还在3000元以上,而1999元这个相对较低的价格让多数人惊喜。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国产手机逐渐走向正轨,开始做一些拿得出手的产品。 再到今天,国内的智能手机如雨后春笋般的产出,360、乐视、魅族等一些互联网手机厂商的崛起,也给大家带来了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的低价手机。随着国人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机厂商们不得不逐开始推出具有噱头的手机。比如屏大、超薄、音质这些,而且更要注重品质。毕竟现在人富了起来,对于堆硬件和低价格已经并不能满足他们,人们更注重的是使用体验上。所以说国产手机在距离打造好产品的路上并没有越走越远。 观点4:不同公司不同定位,不同品牌不同定位,不同品牌沉淀不同营销战略。从功能机时代走过来的品牌,至少它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它的战略就会聚焦于品质打造,追求用户体验,追求产品品质;而一些刚刚出来的品牌,其主要战略及战术都只瞄向市场份额,以获取用户为主,因为之有有了客户你才能生存,所以比较主张以性价比切入。在品牌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多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所以说不能说国机道路走偏了!回头看看类似于VIVO/OPPO/华为等品牌,现在至少是还走在追求高品质的方向上的…… 观点5:经历了智能手机快速膨胀的两年,如今在各个价位段已经出现了很多设计工艺、配置类似的产品,用户在选择一款智能手机时不再是没得可选,而是货比三家。虽说利用饥饿营销的方式配合营造抢购一空的盛况难免让不知情的人动心,但倘若总是通过玩性价比靠“抢”的形式来“刺激”消费者,最终也势必会流失掉更多优质用户,害自己落得一身骂名。总之以后这种饥饿营销还是少用的好,诚实的告诉消费者产品供货状况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获得好口碑显然要比短期内盲目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更明智。 观点6:并没有!每个产品被研发出来肯定是有其各自的特性,只是发展路线各不同而已。有的方向是硬件为主、有的方向是软件系统为主、有的的是售后、耐用为主,现在的手机其实应该就是这样的,不用什么功能都追求一样,要追求产品的多样性,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