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司马氏能顺利篡权?——曹魏政权兴亡揭秘

遛遛心情的溜妈
2016-07-28 10:10:08

一个政权的兴亡与处在统治地位的政治集团的盛衰紧密相连。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兴亡便与谯沛军功势力的盛衰有关。公元249年的高平陵政变,标志着谯沛集团最终退出三国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司马氏为代表的颍川士族集团,随着司马氏全面掌控国内的军政大权,曹魏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一、谯沛集团的兴起

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统一北方主要依靠谯沛军事集团,他们在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曹魏最终建国的支柱。曹操本籍兖州沛国谯县,凭他的宗族姻亲关系以及从庶族人士中提拔的人才、招降的人才为主,以曹操为核心在其周围形成了谯沛集团,骨干成员包括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许褚、典韦、李典、乐进、于禁、毛玠、程昱、满宠、张辽、张郃。这些人大多出身社会底层,且多为能征善战的武将。

谯沛集团是曹操最信任政治势力,是曹操统一北方的中坚力量,掌控着曹魏政权的军事大权,与曹魏政权有着最为坚实、最为广泛的政治利益结合面。他们的政治目标就是通过依附曹操实现改朝换代,从而成为新王朝的开国元勋和新贵。

为何司马氏能顺利篡权?——曹魏政权兴亡揭秘

司马懿剧照

谯沛集团对用青春和鲜血甚至生命作代价辛辛苦苦所开创的政权充满深厚情感,对他们的领袖——曹操,保持着绝对忠诚与高度崇拜。他们的政治追求单纯而明确,就是想通过改朝换代,获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攫取更多地社会经济财富,从而大大提高其社会政治身份和地位。东汉王朝没有给这个谯沛集团的成员带来什么值得炫耀的好处,他们对汉王朝当然也没有多少亲切感,反之,倒是迫切希望他们的领袖能够在合适的时机来取代早已名存实亡的东汉傀儡政权,使自己顺理成章地成为开国元勋,王朝新贵。因此,谯沛集团的政治理想与追求和曹魏政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在曹操基本统一北方霸业成就,准备“称王、称孤”、向“王业”过渡的时候,谯沛集团的高级成员没有一个人反对,都是坚定的支持者。

二、颍川汝南士族集团大起底

公元188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以外戚身份入宫辅政,为消灭宦官集团,引用袁绍为府掾,从而结成了何、袁联盟,在袁绍的建议下,何进广招“四方猛将及诸豪杰”, “复博征智谋之士” 20余人,其中就有颍川荀攸、陈纪。这象征着颍川名士复兴期的来临。凉州军阀董卓入洛专权则为颍川名士集团的全面复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董卓虽然手握重兵,但在政治上却无亲信可用。当时主持选举工作的是吏部尚书周毖与汝南人吴琼和许靖。周毖得到董卓的信任,但实际上其政治态度却倾向于袁绍。在大规模的官吏调动与任命中,颍川的荀爽任司空,陈纪为尚书令,韩融为太仆卿,韩馥出任冀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新的政治格局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而在董卓西迁并被吕布所杀后,关东义军联盟又开始了内部的自相残杀与互相兼并。在这富于戏剧性的政治大变动中,大大小小的士族名门要么为了保全身家性命,要么想在乱世中抓住机会以出人头地,捞取政治资本,纷纷利用各种关系,选择新主。颍川名士也不例外,如荀谌、辛评、郭图等投奔了北方的袁绍,司马徽、徐庶等则南投刘表。

真正将大部分颍川士人重新聚集并形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集团,应该说是曹操的贡献。曹操在起兵之初,靠着夏侯氏、曹氏等宗族势力的积极响应,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军事将才,却极为缺乏高瞻远瞩、治国安邦型的政治人才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谋略人才。东汉之世,世家大族一直处于左右政局的重要地位,享有各种特权。随着东汉王朝的瓦解,各地区的大姓豪杰之士成为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割据者必须争取他们的支持,起用士人代表,否则其割据便难以成功。作为杰出政治家的曹操对招揽大姓名士的支持,不仅有清醒的认识,心情也是极为迫切的。因此,早在初平2年(191年)颍川名士代表荀彧审时度势,弃袁归曹后,“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荀彧归曹,不仅为颍川士人大量进入曹操幕府,协助曹操统一北方建立霸业,而且为颍川士人汇聚为一个独立于谯沛集团之外的势力集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谯沛集团同曹魏紧密结合同根生不同,颍川汝南文官势力与曹操则是互利共赢的关系。就曹操来说,他最早占据的兖、豫二州是他安身立命之地,建立霸业的根据地,如果得不到当地士族名士的支持,这个根据地就不可能稳固。而颍川士人优异的群体政治才能更是吸引曹操注意力的内在原因。在曹操周围逐渐形成了以荀彧为代表,骨干成员包括其所举荐的荀攸、钟繇、陈群、杜袭、郭嘉、荀悦、辛毗、华歆、王朗、赵俨及后来的司马懿等以颍川人士为主的政治势力。他们以文官谋士为主,形成了魏晋士族的一批核心力量,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颍川集团的领袖在曹操掌权时是颍阴大族的代表人物荀彧,这一集团的主要成员都是由他举荐给曹操的。荀彧的政治态度与价值取向基本上代表着颍川集团的根本主张。荀彧出身于东汉中叶以后崛起的颍川地区荀、陈、钟等三大儒学士族之一的荀氏家族。

儒学世家的忠孝节义观念使得该政治集团虽然对汉末的政治腐败深恶痛绝,但是对皇权本身以及皇权覆盖下的儒学一统地位以及自身的政治经济特权利益仍然执著追求,他们所希望的是在乱世中找到一位明主,在挽救皇权大厦于将倾的同时,通过“龙蟠幽薮,待时凤翔”,既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又能保持住自己的家族利益。《后汉书》卷七十《荀彧传》将荀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说的很明白:“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荀彧、郭嘉等人正是在看到袁绍仅仅是表面上“欲效周公之下士”,决非他们心目中所欲投效的“拨乱之主”,只有曹操才是“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的“明主”人杰,便决然弃袁归曹。避难荆州地区的颍川士人杜袭、赵俨、繁钦等人也是认识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的政治才能才甘心归顺曹操的。可以说,在曹操开创霸业的数十年间,颍川集团对曹操表现出了绝对的忠诚,对曹操始终不离不弃,颍川集团以及整个颍川郡,对曹操“统一政治”的建立,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曹操统一北方时期,谯沛集团与颍川集团在政治利益方面表现出很大程度的一致,二者在很多方面的差异与冲突暂时被共同的目标所掩盖,两个集团的合作是比较融洽的。

但是到了建安十五年以后,曹操创建霸业的任务基本完成,准备向创立“王业”乃至代汉自立过渡,曹操所代表的谯沛集团与颍川集团的政治分歧便凸显起来。前者是曹操称王称帝的坚定支持者,而后者从本阶层的政治倾向与价值体系出发,则是以儒家的正统观念作为其人生的价值取向,他们志在廓清天下,匡复汉室,恢复原有的统治秩序,继续保持他们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和社会身份与社会声望。虽然,他们也能判断出即使曹操代汉自立,整个颍川集团的根本利益不会受到重大损失,但他们长期形成的名节观念与政治信仰很难轻易发生改变,因此,他们坚决不同意曹操代汉自立的行为。双方的矛盾与斗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在魏王世子的拥立人选还是选举用人政策与人才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事实上都是这一矛盾斗争的反映。建安十七年的荀彧之死既是这一斗争的白热化,也标志着在这场斗争中曹操所代表的谯沛集团决定性的胜利。荀彧之死,对颍川集团政治上的打击是沉重的,也迫使他们的政治态度不得不发生适当转变,但要他们彻底转变态度尤其是彻底摧毁他们所赖以安身立命的价值观念体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打击颍川集团对汉魏禅代的抵制情绪,转变他们对谯沛集团成员社会政治身份的轻视态度和名节观念的传统认知标准,曹操曾经连续发了三道所谓的“求才令”,同样也是两个集团矛盾与斗争的反映形式。当然,作为交换条件,曹操以及他所代表的谯沛集团为了赢得颍川集团政治上的倾力支持,也在许多方面作出了让步。比如,曹操对荀彧的处理就说明他对整个颍川集团既打击又拉拢的矛盾心情,同时,也将部分军事指挥权交给值得信赖的颍川集团的部分代表人物。至于曹丕代汉前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以及后来的历史发展,更能说明颍川集团在汉魏禅代以及曹魏后期统治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并从而导致了曹魏集团的最终失败与颍川集团后期的代表人物司马懿的崛起以及司马氏政权的建立。随着曹魏政权的建立与演变,颍川集团势力在第二代核心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而重新复兴,逐步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使得颍川集团又戏剧性地变为曹魏政权的颠覆者和埋葬者。

三、谯沛集团的覆灭和颍川士族势力的崛起

曹操晚年在储位人选上摇摆不定,导致了曹丕、曹植兄弟反目,为曹氏丧失政权埋下祸根。曹丕嗣位是颍川士族集团举荐的结果,士族地位大为提升,逐步打破谯沛集团对军权的垄断。曹丕即位后,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便是对士族集团的投桃报李。

曹丕获得王位颇为不易,尤其嫉恨才华卓越的曹彰、曹植。称帝后,曹丕将近支宗室分封各国,不予实权,定期更换封地。“是时,诸侯王皆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各有老兵百馀人以为守卫;隔绝千里之外,不听朝聘,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虽有王侯之号而侪于匹夫,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宗室诸王被严密监视,相互隔绝,不得沟通,长期迁徙,如同流放。近支皇室备受压制,才华难以施展。曹丕也曾把兵权交给信任的士族大臣统辖,司马懿被封为抚军大将军,陈群为镇军大将军。曹丕临终前,令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共同辅政,亲贵、士族大臣各2名,相互制约。年底,司马懿击败诸葛瑾,被封为骠骑将军,军事地位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谯沛集团垄断统兵权的局面彻底被打破。随着曹仁、夏侯尚等人相继离世,谯沛集团只剩下曹真、曹休等少数宗室,后继无人。曹睿即位后,曹真、曹休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司马懿一度成为大将军,随即降为太尉,禁军由夏侯献统领。地方上,曹真坐镇关中,曹休坐镇扬州,司马懿坐镇南阳,管辖荆州军务。曹真、曹休去世后,曹睿只能依仗司马懿掌管军权,取得了对蜀作战胜利,剿灭了辽东的公孙渊,司马懿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同时,司马懿出身名门,又是颍汝士族的领袖,地位举足轻重。

由于曹睿托孤不当,加上曹爽毫无政治能力,独揽大权后倒行逆施,激起魏国元老的强烈不满,导致司马懿顺利夺权。高平陵政变司马氏的成功夺权宣告了谯沛集团彻底失势,也预示着改朝换代的到来。

一个王朝的落幕,本质上是代表其统治地位的政治势力的衰亡,只可惜曹魏政权赖以立国的谯沛集团不出三代人便草草退出政治舞台。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