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联手井柏然卖腐,《盗墓笔记》真有那么不堪?
无需过多争辩的是,《盗墓笔记》被决定拍成电影那一刻开始,它就注定要成为一个激发争议的矛盾点。 在原著粉看来,影视改编能不能按照原著那样制造出读者所理解的《盗墓笔记》是关键所在。他们对故事非常熟悉,对角色非常了解,重要的是,每个读者都会在内心展开一个自己所理解的“盗墓世界”。这就使得,一旦影视改编出来的作品没能按照读者所想去展开,就会有遭遇大面积吐槽的风险。 故事不对啊,剧情混乱啊,人物不是预想的那样啊,场景不是想象的样子啊,诸如此类,挑起毛病来,连衣服质地也可以充满槽点。
普通观众相对会好一些,不会自带某种期望,而只是围绕所观看的电影成品进行理解。这就使得,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更多的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本身:故事是否完整啊,剧情是否合理啊,人物是否塑造得好啊,特效是否五毛啊,剪辑、节奏、道具、场景等等,凡此种种,更多从眼前所见所感去关注电影。 由于内心没有一个提前预设的版本,普通观众在看完电影《盗墓笔记》之后,会有一个相对公允的判断。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在我看来,电影虽然有其瑕疵,但绝没那些“为吐槽而吐槽”的人说的那么不堪!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过原著,因为对“盗墓”这样的故事题材没有太大兴趣。适逢朋友邀约,盛情难却,这才走进了电影院。有意思的是,当你越是对其“不熟”,反倒越会被其中所描绘的“盗墓过程”所吸引。测方位、炸山石、乘索降、躲尸蹩、探墓门、开锁、点灯、揭棺材,等等这些,所展现出来的“盗墓过程”,是足够令观众开点眼界的。也许在“专业人士”看来,其中讲“盗墓”的地方有着不少瑕疵,但对于电影本身而言,其主题并未跑偏——它的确是在给你呈现一场“盗墓”大戏。
而最让原著粉不能忍受的故事,在我看来则会有一些可以包容的空间。诚然,如果严格按原著逻辑来梳理,影片的确存在不少经不起推敲或看起来过于夸张的处理,但有一点无可否认的是:这个故事是完整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不会存在太大的理解障碍。将好几本厚厚书籍的故事压缩成一部电影,没毛病是不可能的,但底线是不要跑偏得太离谱,至少要将故事给讲圆了。从这一层面来说,电影《盗墓笔记》的完成度还是较好的。 而除了故事,影片在其他方面也是可见创作者有下了功夫的:服化道用了心思,尤其是一些盗墓相关的道具,颇有讲究;场景的制作满足了故事的需求,一些大场面还原甚至令人觉得有一些惊叹(比如片中那个庞大的地宫);在巨幕影院看的时候,里头的一些画面配合音效,还是挺震撼的。
比起类似于“尸蹩太假了,像大闸蟹!”、“蛇母太蠢了,居然不去阻止炸大柱”、“阿宁立场太弱了,说变就变!”等等意义不大的吐槽,我倒更觉得影片在广告植入方面未免也太硬了点——硬凑出来的梗对故事毫无帮助,而且还显得很突兀。 至于演员,井柏然,演技可圈可点的,在不说话的时候,其所饰演的张起灵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隐忍甚至世故的气质,他拿捏得还算不错。到了后面大笑起来的时候,那个高冷的气质瞬间就崩塌了……而鹿晗的演出则给影片增添了不少笑料,他说的台词也许并无高明的笑点,但当他一脸帅萌地说出来时,总能引发观众的笑声。此外,吴邪那种天真、单纯与机智的感觉,也被鹿晗把握得恰到好处。全片最逗趣的一段莫过于鹿晗坟头跳舞的桥段了,原本紧张无比的氛围,愣是被这一段舞蹈所打破,取而代之以欢乐轻松。有人喷其没有演技,这似乎有点过了,要知道,不靠低俗夸张等方式进行幽默搞笑也是需要功底的,并非轻易就可以做到。王景春与马思纯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
一个无需回避的事实是:影片导演李仁港在处理吴邪与张起灵两人的关系时,从两人相遇时近乎偶像剧的处理,到两人惜别时依依不舍的那种情感表现,在脸部特写、柔情台词、浪漫配乐的烘托之下,确实有CP的感觉。一同观看电影的朋友问我,作为直男看到这样的镜头时,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想,电影创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处理,应该还是有商业方面的考虑吧。投观众所好,是所有大片都会考虑的元素。电影《盗墓笔记》在商业方面的考虑显然是比较丰富的:选的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大IP且很吸引观众,选的演员更是既吸引人又很具话题性,加上一些异域风情的元素、幽默搞笑的元素、枪战动作的元素,让影片在今年暑期档见冷的情况下,很可能成为最大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