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南大门的文化奇葩 新厝的民间民俗
福清新闻网11月3日讯 “咚咚锵!咚咚锵!”富有韵律的鼓声回荡在新厝镇岭边村上空,村姑们手里的双钹随着鼓点翻飞,擎凉伞者穿梭其中,舞姿翩翩的村姑还不时变换花样、队列。这是村姑们利用农闲时节在排练伡鼓舞新花样; “嘭恰恰!嘭恰恰!”欢快的音乐声在室内回荡,一群老妪手舞足蹈,时而前倾时而后仰,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这是硋灶村新农村文化大院里常见的画面; 宁静的小巷中,时不时传出“依依呀呀”的悠扬乐曲,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这是桥尾村李春明兄弟妯娌在“举办”家庭音乐会,一有空闲他们就操起板胡、二胡,为静谧的小巷增添了浓郁的乡野风情…… 走进新厝镇,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迎面扑来。如此常规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大丰富了新厝镇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形成了该镇独特的文化现象。民间民俗文化的深厚积淀,更是福清南大门新厝镇绽放文化奇葩的源动力。 “新厝镇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特色突出。”谈起新厝的文化现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王镇说,新厝镇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名胜古迹颇多。长期以来,农村文化根基扎实,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特别是近年来,民间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厝镇与莆田市毗邻,16个村中有14个村的方言为兴化话,民间文化与兴化文化联系紧密,并深受其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新厝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特别是依托春节、元宵、中秋、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更是形式多样。其中,表演类以“元宵社火”最为热闹。燃篝火、封路、游神巡安,伡鼓、腰鼓表演,五兽闹元宵和送福厝等活动,全面展现了新厝镇元宵节传统民俗风貌。除了伡鼓舞、海族舞等民间歌舞发展较成熟外,该镇民间工艺门类众多,有书法、剪纸、雕塑、泥塑、面塑、纸扎、花灯等,群众基础深厚。全镇现有舞龙队1支、舞狮队2支、舞九鲤队1支、水族舞1队、弄五兽2队、腰鼓队8队、伡鼓舞20队、提线木偶2队、十音八乐4队、民间文艺表演队5支。该镇还有唐宋以来的历史名胜古迹武当别院、灵溪宫、千佛庵、桥尾桥、昭灵庙、朱子草堂、岭边百廿间等17处。 王镇说,伡鼓舞、五瑞兽闹元宵等节目多次亮相各类大型活动现场,伡鼓舞还被央视拍摄成专题片在国外播出。如今,新厝镇民俗文化活动已成为我市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新厝伡鼓舞2007年被省政府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新厝镇获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并被文化部授予“伡鼓艺术之乡”。海族舞被收入福州音乐史,十音、八乐等民间音乐深入人心,成为新厝镇村民自娱自乐的重要载体。 新厝的民间文化形式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由群众继承发展而来,因而在群众中接受度高、参与面广,每逢重要民俗文化活动,村民们呼亲唤友,聚朋共乐,十分热闹。闹元宵、庆寿等习俗都有很深的群众基础,一次活动往往数百人参加,甚至全村出动。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活动集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让新厝各村呈现出新气象:农村里赌博的人少了,老年人的精神更愉悦了,乡里乡亲更和睦了。 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还培养出一大批民间文艺人才,如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章汉、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荣国、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陈春华、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王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荣泰等。江兜村退休干部王锦照的民间文学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誉。此外,还有江兜村农民“泥塑专业户”王清泉、 “木偶剧团”王金裕、桥尾村李春明父子书画辅导班等。民间成立的“光贤书画社”,共有书画创作人员38名,年集中活动3次,切磋技艺,交流作品。 随着新厝镇文体活动设施的不断完善,民间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目前,全镇16个行政村共有18个篮球场、17个“农家书屋”、17条健身路径、16个戏台、16个老年人活动中心,硋灶村还率先在全市建成“新农村文化大院”。 “今后,新厝镇将继续挖掘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内涵,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常态化活动传承优秀文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加大保护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的力度,结合民俗活动,提升新厝在八闽大地的知名度,推动民间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新厝镇党委书记陈军表示,该镇将抓住当前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好契机,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文化兴镇,做好魅力文化名镇这篇大文章。目前,镇里正规划建设主题公园,届时将投入5000万元分3期建设,将其作为承载和展示新厝特色文化元素的文化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