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用15座城交换和氏璧的背后,是一场高超的外交阴谋

无限猴子
2016-08-30 14:32:05

在国内的语文教科书中,肯定会讲将相和这一篇文章。从这篇文章的表面意思来看,是蔺相如有勇有谋、不畏强权,最终不辱使命的故事。这篇课文也一直是这么讲的,但是这仅仅是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背后的故事让人直冒冷汗。因为这从表面上是秦国国王一败涂地,实际上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外交阴谋。因为历史不等于文学,文学作品可以严丝合缝,而真正的历史只能依靠史料去推测。

秦国用15座城交换和氏璧的背后,是一场高超的外交阴谋

一、赵国当时并不弱,秦国国王是大名鼎鼎的秦昭王

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时候,秦国在位的国君是秦昭王。这位秦昭王是秦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王,他为之后秦国的统一奠定了一系列的基础。顺便说一句,前一段热播的芈月就是秦昭王的母亲。与秦国对应的赵国,也不是一个软柿子。在经过赵武灵王改革之后,赵国的国力空前提升。作为东方的强国,赵国不是没有能力与秦国一战。当时秦国的南方是庞大的楚国,北方是强悍的赵国,中部是万年打酱油的魏国和韩国。至于东方大国齐国,一直是鸵鸟战术。在赵武灵王时期,秦国是没有任何便宜可占的,因此秦国的主攻方向是南方的楚国。但是赵国发生的一次宫廷政变,给了秦国一个绝佳的机会。已经继位的赵惠文王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囚禁并活活饿死了自己的父亲赵武灵王。

秦国用15座城交换和氏璧的背后,是一场高超的外交阴谋

在此之后,赵惠文王算是坐稳了自己的江山。此时秦昭王需要一个机会,试探一下这个赵国新国君的政治能力。当年赵武灵王只身入秦国的经过,让秦昭王一直心有余悸。恰好,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那块和氏璧。心机颇深的秦昭王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到了,他立刻派遣使臣表示愿意用15座城池交换这么一块和氏璧。如果赵国真的派人前来,那就证明赵国心虚。如果赵国直接拒绝,那这个新国君确实还有点见识。要找到,秦昭王不是一个喜欢这些东西的人。他一心致力于开疆拓土,置于声色犬马根本不重要。当年他为了削弱楚国,还忽悠着楚怀王到武关会谈。结果楚怀王到了武关确实有去无回,直到楚怀王去世,秦昭王才被他的尸体交给楚国。这么一个君主,怎么会喜欢一块美玉呢?

秦国用15座城交换和氏璧的背后,是一场高超的外交阴谋

二、秦王利用自己的策略,摸清了赵国的底

在接到秦国的诏书以后,赵惠文王确实很为难。把和氏璧交给秦国,他有点不舍得,因为秦国肯定不会交割那些城池,和氏璧此去是肉包子打狗。但是如果不答应,就让秦国有了出兵的理由,赵惠文王从内心是恐惧秦国的。文武官员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最后还是一个宦官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蔺相如。其实这个差事是一个苦差事,如果全力护卫和氏璧,肯定会被秦国人杀掉。但如果丢掉和氏璧自己回赵国,有肯定会被赵王杀掉。蔺相如还是去了,从这一点来说,他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这是赵国明显示弱了。秦昭王接下来只需要看看赵国派来的是一个什么人就可以了,蔺相如的表现让他很意外。

秦国用15座城交换和氏璧的背后,是一场高超的外交阴谋

从蔺相如的角度来说,他悍不畏死,最终保住了和氏璧,而且还震慑了秦王。但如果从秦昭王的角度来说,他的目的则完全达到了。蔺相如在保住和氏璧的同时,也把赵国真心恐惧秦国的一面展现无遗。蔺相如一方面稳住秦王,另一方面又派人把和氏璧带回来赵国。赵国军队也开始积极备战,这些就够了。在秦昭王的眼里,赵惠文王比起他老子差远了。置于这个蔺相如的确有一股悍不畏死的劲头,这样的人万万杀不得,否则会让那些准备投靠秦国的人寒心。为此秦王没有动蔺相如,他安全的返回了赵国。从表面上看,是赵国的外交胜利,在实际上,赵国已经输的一塌糊涂。

秦国用15座城交换和氏璧的背后,是一场高超的外交阴谋

三、完璧归赵也并没有挡住强大的秦军

蔺相如完璧归赵以后,赵惠文王不断的加封蔺相如,似乎秦国已经被赵国震慑了一样。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真正摸底的是秦国。就在完璧归赵的第二年,秦国就开始向赵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石城、代郡等地先后被秦军攻占,赵国的实力和之前的预测差不多。如果说这和完璧归赵没有关系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此之前的10年时间里,秦国与赵国之间一直没有爆发太大规模的战争。亲王从李相儒的应对之策中,看出了赵国底气不足的一面。从表面意思上看,赵国在外交上获得了重大的胜利,其实这是秦昭王给赵国挖了一个大坑。而且在秦国开始进攻赵国以后,无论是赵惠文王还是蔺相如都无可奈何。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