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小人物的奋斗:你在台湾还好吗?

食不在来
2011-11-03 16:56:04
林记餐馆与我们的住处仅隔一条巷子,走路不到两分钟。10月31日,最后一次在这里吃饭,看着老板夫妇忙碌的身影,想到明天这家店的主人要换了,心里确实有些不舍。

  与老板林青(化名)结识简洁明快:刚来不久,就餐时一开口点菜,就被问及“是不是大陆来的 ”得到肯定答复后,再一句“我也是,福清的”,让彼此很快熟识起来。

  年过半百的林青略微有些驼背,岁月刻刀在脸上留下的痕迹,也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到日本打工,淘到第一桶金后,回乡投资鳗鱼养殖,林青早年经历与许多老乡并无二样。非要说不同,那就是又多了“波折”二字。1999年,数次经商失败后,他最终选择到台湾定居。

  天天翻报纸、打电话,是林青刚来时的主要生活内容。持续了差不多半年后,他才在新竹科技园区找到一份泥水工的活儿。搬石头、挖淤泥、修沟渠,吃住在工地,风里来雨里去,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林青对这份工作特别珍惜。他的努力也得到了老板的肯定,这一干就是两年。接下来的几年中,林青干过洗碗工、搬运工,卖过报纸,他太太则当过清洁工,打扫过厕所。“一切为了生存,每天有活儿干我们就谢天谢地了”。

  十余年的奋斗后,林青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公司。“台湾写字楼的卫生大都是外包,我们会去估算有没有钱赚,然后参与投标,如果中标,再介绍老乡来做”,有过从事清洁工经历的林青夫妇,在许多当地人看不上眼的行当里,慢慢靠打拼生存下来。

  “这个餐馆是4个月前包下来的,当时我一直反对,可他就是不听。哝,才干了几个月,我整整瘦了十几斤”,林太太对先生的决定至今还一肚子意见,但林青只是笑一笑。接手餐馆后,夫妇俩就过上了披星戴月的日子。

  “我们的快餐主要针对周围写字楼里的上班族,而旁边像我们这样的小店挺多,你的东西不仅要物美价廉,还得新鲜可口,所以必须每天采购”。于是,每天清晨6点,不管刮风下雨,林青都要到台北中央市场等批发市场,去采购鸡鸭鱼肉和青菜等,买回来清洗处理后,该蒸的蒸,该煮的煮。中午和傍晚张罗着客人吃饭,收拾好店面回家常常是晚上9点以后了。一天忙到晚,每个月只能剩下五六万元(新台币,下同)。并且,这些都是精打细算省出来的,还不包括夫妻俩起早摸黑的人力成本。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能体会到林青对家乡的眷恋。原以为经常光顾可以照顾他的生意,但每次他都会免费送些小菜,配菜的量也特别多,要算钱时总会生气地说:“一家人,不能这样”。甚至有几次,他还特意闭门谢客请我们吃饭。这时,他常常会拿出青岛啤酒,说是要支持大陆货。即便是与生活不大相干的岛内选举,当林青听说有个三代祖籍福清的人士要竞选台北市议员,他立刻将自己的洗车场借给对方作为竞选后援会,还帮他拉了许多老乡来投票。

  餐馆生意渐渐走上正轨,这时候选择转让,当初60多万元的转让和装修费用只作价40余万元。问他亏不亏,林青却是一副轻松得意的模样,“我要回家啦!”原来,老家的亲戚生意做得红火,想让他回去帮忙。原本“只想过安稳日子”的林青,再次萌发去打拼一次的念头。

  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在福州的街头碰到这位台湾来的福州人。(本报驻台记者 张维东)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