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6600万德国人面临什么局面,才会最终选择希特勒

狼八卦
2016-08-31 12:57:06

1933年,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当时唯一还能够压制希特勒的人就是德国总统兴登堡元帅,但是兴登堡元帅已经重病缠身,没过都久就散手人寰。在此以后,希特勒更是总统兼总理,他被称为德国元首。有一点是很多人不理解的,那就是希特勒上台的过程。希特勒上台不是通过军事政变也不是什么阴谋刺杀,而是靠着6600万德国人色选票光明正大的当选的。很多人会想德国人傻吗,为什么要选择希特勒呢?其实这是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决定的,把希特勒放在美国,他也就是一个二流画家。

1933年,6600万德国人面临什么局面,才会最终选择希特勒

一、德国遭受着战争赔款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威廉二世逃往荷兰,德国进入了共和国时期。第二年,各国在法国的凡尔赛举行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如何处置德国等战败国。最后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德国军队被解散,除此之外,德国还承受着巨额的战争赔款。对于这样的结果,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不服气的。虽然德国进入了共和国时期,但很多人都希望再次进入君主立宪制。德国总统兴登堡元帅就一直以德国皇室的捍卫者自居,他时常和远在荷兰的威廉二世通电报。除了战争赔款,经济危机也严重影响着德国人的生活。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席卷全球。当时德国的事业人口高达600多万,除此以外,还有400多万收入极低的临时工。

1933年,6600万德国人面临什么局面,才会最终选择希特勒

如果把这些失业者的家属也计算在内的话,将近一半德国人吃饭出现了问题。同时人民对魏玛政府的腐败状况十分不满,当时德国官员的确贪污成风。希特勒的纳粹党仅仅抓住了德国人的心理,提出了三个口号:重新树立民族自尊心、降低失业率、大力反腐。老百姓最关心这些话题,整天将什么理论没有任何的意义,老百姓根本不买账。希特勒通过这些口号成功当选为德国总理,在当选的两天以后,希特勒就发表了《告德意志国民书》,希特勒宣称要挽救濒临破产的德国经济。在上任之初,希特勒的确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的事情。首先是企业、土地国有化,然后把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商人,把土地分给农民。在这一点上,和苏联经济建设的政策如出一辙。

1933年,6600万德国人面临什么局面,才会最终选择希特勒

二、利用军工企业刺激了德国经济

美国出台了罗斯福新政,德国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与之不同的是,德国主要是军工方面。美国罗斯福总统主要修建水坝、防洪堤等公共设施,而希特勒需要的是重整军工企业以及相关的所有企业。经过军工的刺激,德国的失业率明显下降。截止1938年年底,希特勒宣称德国还缺少100万劳动力,他的意思是自己把600万失业人口的问题都解决了。这话虽然有些过分,但德国失业率下降这是实实在在的。当时德国的失业率只有1.3%,英国的失业率高达8.1%,就连美国的失业率也是1.9%。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二战爆发以前,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02%,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的确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是这个奇迹的前提是对外扩张。

1933年,6600万德国人面临什么局面,才会最终选择希特勒

1939年,由于战争临近,德国的军费高达203亿马克。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德国财政收入的60%,比美苏争霸时期的苏联还要疯狂。庞大的战争经费让德国也无力招架,希特勒出台了清洗犹太人计划。这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赤露露的抢劫,犹太人的财产和住房都归属于国家所有,而犹太人被押往了集中营。在得到大量犹太人的财产以后,纳粹党开始全面扩充军队。其实德国也存在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重心向军工偏移,轻工业生产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1940年,也就是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德国国内的生活用品开始出现短缺的情况。此时希特勒的办法是榨干其他国家的钱,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当时纳粹德国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战争结束,希特勒的地位肯定无法保证。

1933年,6600万德国人面临什么局面,才会最终选择希特勒

三、德国对西欧各国进行敲骨吸髓般的压榨

占领波兰以后,德国要求波兰政府每年把财政收入的60%都交给德国,还美其名曰防御经费。第二年,德军先后占领了法国和比利时,法国可是一个摇钱树。德国规定法国将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交给德国,而且德国还直接压榨法国人民。规定每100法郎只能兑换5块德国马克,这简直就是明抢。为此法国的商品价格上涨了2倍多,法国人民怨声载道。在战争期间,德国共从荷兰压榨了84亿德国马克,比利时的损失是1300亿法郎。希特勒这样的模式是无法长久的,他一方面保证国民的生活,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压榨其他国家来满足这一点。这样杀鸡取卵的方式肯定无法长期维持,这一点注定了纳粹德国的结局。

登录 评论一下